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版  点击数688  更新时间:2008-2-27 9:30:38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山东省梁山县赵固堆中学   张义博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营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1.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授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能力.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实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三个阶段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