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市金口中学 王 竞
进入中学后,由于知识量与深度大大增加,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产生了巨大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它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
一、正视初中生解题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愿看到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虽片面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至弄不清错误的原因.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只会给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正视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因为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以至趋于成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此外,正是由于这些假设的不断提出与修正,才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正视错误是为了尽量减少错误.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尝试、修正的过程,是与学生独立解题的过程相吻合的,因而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且领略了探索、尝试的过程,这对学生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具备这样宽容的态度,才会耐心寻找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作出适当的处理.
二、初中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容易出现混乱与错误.
2.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因而3 - 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 - 7看成正 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如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产生.
三、减少初中数学解题错误的几点措施
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数学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预先明了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察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减少错误打下基础.
2.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方法,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重要途径,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3.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讲评.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对错误的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并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