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00万有多大》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版  点击数793  更新时间:2008-2-27 10:12:06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李其明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于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感受100万,增强学生的数感;能够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讨论、猜想、估算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对100万等大数的感受,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多角度感受100万,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数感,对大数有正确的理解与感知,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100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引入课题

1.现在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并积极思考.

(多媒体演示)古时候,某个王国里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 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1格上的米粒.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

2.同学们,你能帮这位国王算一算,第21格上大约有多少米粒吗?这么多米粒有多重?如果你是这位大臣,你准备怎样把这些米粒运回家?

3.学生拿出计算器进行运算并交流. 从而得出结论:220 = 1048576.

(二)实验操作,估算猜想,初步感知

1.我们知道,大臣要把100万粒米带回家. 请你估计一下,100万粒米有多重?如果你是这位大臣,你将怎样把它们运回家.(出示课题:100万有多大)

2.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计算一下100万粒米的重量呢?

3.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分组操作: 拿出准备好的大米,用天平测量并计算了出100万粒米的重量.

4.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感受100万粒米的大小.

点评: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有趣的故事讲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再次体会

1.(多媒体出示问题)若每个人一天节约1粒米,中国共有人口13亿,一年可以节约多少粒米?相当于多少千克?若用5吨的车来装,需要多少辆车?够你们家吃多长时间?

2.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及时讲评,引导学生要节约粮食.

3.你还知道哪些100万的问题?

4.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

5.学生活动:6—8人为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任意确定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6.各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点评: 通过课堂上的动手实验和合作交流,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后面的探索与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联系实际,组织活动,深入认识

创设情境1: 我们每天都在走路、看书,你能:

(1)估计一下自己的步长,你的一万步大约有多长?100万步呢?

(2)估计语文课本中某一页的字数.

(3)根据你的估计,一万字约占多少页?100万字的书大约有多厚?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估计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多高?有几层楼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活动1:四人一小组,选出小组长并进行分工:两人实验,一人计算,一人记录.

(通过动手实验、计算,你能感受或体会100万有多大吗?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说明100万表示的意义吗?同学间交流所得)

点评: 通过以上的动手实验、计算和讨论同学们对100万由模糊到清晰,有了数感,掌握了对较大数字的测量方法,同时通过节约、爱惜粮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创设情境2: 用多媒体呈现一场足球赛的镜头,其中有整个场馆的镜头.给出球场的有关数据.

(1)计算足球场的面积.

(2)要修建能容纳6万人观看比赛的体育馆,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先估计每个坐位的面积)

(3)如果观看电视转播的人全到现场看球,体育馆的面积应为多大?可能吗?

学生活动2: 观看场景后,分小组讨论,找到方法,估计出相关数据,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点评: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示足球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会通过计算用数据来说理,体会数据信息的作用,增强数感.

(五)小结归纳,感悟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你心目中100万有多大?学生通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如学生回答:“知道如何估算,通过学习知道了100万是一个很大的数”等等都可以).

点评: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达到了课堂上应有的效果,增强了差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作业思考,课外延伸

1.请你为我校设计一个操场,使其能容纳2000人同时做操.

2.估计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3.不间断地从1数到100万,估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4.收集比100万还大的数据及相关资料.

点评: 通过课外活动复习本节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增强数感.

综合评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调查、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了100万有多大,增强了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通过本课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数感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一种具体的体验、经历和感受,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才能获得,通过对社会、环保、体育、经济、农业等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处理和感受,让学生学会在处理大数字信息时用恰当的估算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在此过程中感受大数字信息,增强数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本课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