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数学辅导报社网站 >> 新闻中心 >> 数学风向标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做到的三个转变           ★★★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做到的三个转变
作者:李昭平 文章来源:《数学辅导报》 点击数:847 更新时间:2007-11-20 15:28:13

 

(一)从重视传授知识向重视启迪智慧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注重的是传授确切的和无可置疑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讲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个完美的、严谨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了追求高分,有的教师死抱书本、标准答案,对于学生异于书本或教师的具有创新思想的见解,均一味排斥、指责,学生平时接受的也往往是跟随型、模仿型、机械型的思维训练.长此以往,在学生的心理上确立了一种“坚信”与“无疑”.这种以灌输“完美”数学知识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在前人已做定论的知识中徘徊,思维僵化,问题意识丧失,还谈什么创新与发展呢?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说和做,无不具有创造因素,好奇、好问、好动、好想,他们生性中的求异意识比较强烈.比如,有的学生在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时指出:老年人拄着拐杖走路较平稳的理由是,拐杖的落地点与人的两只脚这三点确定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例子源于生活,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学应该追求的吗?

大量实践表明,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引导,如何进行发掘.教师的教学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教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否将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变成教育形态的知识,也就是说能否将书本知识心理化,变成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东西.学校数学教育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都管用的数学知识.学校数学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是:透过数学知识之外的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独立的人格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这些才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产生智慧火花的源泉.这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质上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对我们数学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课堂上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必须正襟危坐、小心翼翼,不敢轻易讨论、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更不敢与老师争辩.这种沉闷、缺乏学生参与、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课堂教学,怎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呢?比如在教学中讲解例题时,有的老师往往是直接抛出解法,紧接着就是模仿性训练,表面上看学生似乎能听懂,可事过不久,他们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种解法完全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并不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如果我们按照“解题方法是怎样获得的——为什么,本题用了什么解题方法——是什么,总结解题规律,推广到一般——怎样做”进行设计,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笔者在25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如果教师先讲示范题,学生解题时总是走不出教师的思维圈,大大抑制了学生求异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反之,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往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解法多种多样,而且有的解法别具一格,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特点.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先生曾将中西方的教学方法做过形象的比喻:比如教学生游泳,中国的方法是先花一定的时间讲述游泳的理论知识,并做示范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去实践;而西方则是首先将学生往水里一丢,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领悟,然后归纳大家的体会和感受.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中国学生基础扎实,模仿能力强,但缺乏创造能力;而西方学生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强,但基础不够扎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要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在时代呼唤创新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注重激励学生思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造者.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在于教师的流畅表达,不在于过程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场面的热热闹闹,而在于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了课堂活动.

(三)从单一评价方式向多元评价方式转变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数学教育总是以学生获得高分作为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更忽视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数学考试成绩代替一切的单一评价方式,一方面,导致学生片面地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同学之间缺乏信任、缺乏合作、缺乏交流.另一方面,仅以数学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也违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的规律.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我们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学生.正在实施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全面评价学生,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视过程性评价,并且在学习内容上设定了难、中、易三种标准,使课程内容适应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在数学考试内容上注重了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在新的数学高考题面前将会束手无策.在数学教育中,实施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学生的呼唤,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人性的呼唤.

当前,数学课程领域的改革风起云涌,新课程呼唤新理念.作为当代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尽快做到三个转变,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运营单位:数学辅导报社

    联系电话:0435-3940500/01/02 传真:0435-3940503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西昌工贸开发区2号数学辅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