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若命题p:高一五班的学生都是女生.求非p.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有些同学认为正确答案应该是:高一五班的学生不都是女生.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正确答案应该是:高一五班的学生都不是女生.
哪个答案正确呢?我们可以用“集合”中补集的方法来看.高一五班的学生情况可分为三种:
A.高一五班的学生都是男生.
B.高一五班的学生既有男生,也有女生.
C.高一五班的学生都是女生.
“高一五班的学生都是女生”即为集合C,而C的补集是A与B的并集,可以说成:高一五班的学生不都是女生.这就是正确答案.
再比如,
若命题p:实数x、y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零,求非p.
x、y是零的情况可分为如下几种:
A. x是零,y是零. B. x不是零,y是零.
C. x是零,y不是零. D. x不是零,y不是零.
“至少一个是零”可以看作A、B、C的并集,那么非p应该为:x、y没有一个是零.
由上例可以看出,命题p和非p,即对命题p的否定,如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而且容易理解:当且仅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且仅当p为假时,非p为真.这正是反证法的基础.
另外,我们在学习中还应当注意,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否定它的条件,又否定它的结论,请看以下例子:
原命题p: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非p: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看来,一个简单的“非”字,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体会,深入理解其内涵,否则就很有可能在应用时“惹是生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