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世纪数学的指路人——希尔伯特
作者:王春玲  文章来源:人教课标(B)高一版 06—07学年度上学期 第16期  点击数164  更新时间:2007-8-9 10:54:04  文章录入:sea  责任编辑:sea
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德国的希尔伯特(1862—1943)提出新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问题.从那以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数学家,都被他吸引.这23个问题成为本世纪数学学科发展的缩影.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

希尔伯特的工作涉及许多数学基本问题.19世纪中叶以后,与通常的欧几里德几何不同的非欧几何出现后,暴露了几千年来被认为非常严密的欧几里德几何的缺陷.希尔伯特的巨著《几何学基础》,提出了一个更为严谨完整的几何公理系统,并引起了20世纪初为建立各个数学分支牢固基础而努力的“公理化运动”.

他在1900年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被认为是本世纪数学的至高点,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是问题之一,以陈景润为代表的中国数学家获得了重大突破,但还没有彻底解决.

希尔伯特生于普鲁士,从小对数学得心应手.他的一位亲戚回忆说,小希尔伯特“作文”要靠妈妈帮助,但是却能给老师讲解数学难题.希尔伯特18岁进大学,23岁获博士学位.

希尔伯特不仅是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为思想自由、政治民主而斗争的战士,1943年2月14日与世长辞.后人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格言:“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