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 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便是菲尔茨奖的全部奖品,似乎远非诺贝尔奖可比.然而,菲尔茨奖得主赢得的学术声誉,绝对不逊色于诺贝尔奖得主.
这一大奖于1932年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时设立,1936年首次颁奖,专门用于奖励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 如此苛刻的获奖条件使获得菲尔茨奖的难度甚至超越了诺贝尔奖.
这项大奖是为纪念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约翰·菲尔茨,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菲尔茨奖奖章正面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奖章的背面用拉丁文写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
从1936年至第25届,大奖仅有49位菲尔茨奖得主.1982年,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菲尔茨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 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6年8月22日至3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国际数学家大会当天宣布,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由4人分享,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31岁的陶哲轩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曾是一位数学神童,他因为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荣获本届菲尔茨奖.
同学们,只要你们努力奋斗、好好学习,不久的将来,你们将是数学天空中升起的灿烂明星,是数学界的精英.相信会有一天,在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菲尔茨奖的时候,听到你们响亮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