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数学辅导报社网站
>>
编务中心
>>
高中编务
>>
高中报纸网上读报
>>
高二版
>> 正文
[人教课标]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
[人教课标]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作者:
江苏 叶色
文章来源:
人教课标(B)高二版·总第8期
点击数:283 更新时间:2007-2-28 14:46:40
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老师连连点头称赞他的运算能力.可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岁时,他又染上伤寒病,与死神搏斗半年,虽然活了下来,但却留下终身残疾——右腿瘸了.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数学才华,便问周围的人,“他是哪国留学的?在哪个大学任教?”当他知道华罗庚原来是一个19岁的小店员时,很受感动,主动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卷不离手”,经常锻炼自己.
抗日战争时期,华罗庚白天在西南联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书《堆垒素数论》.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58年以后,他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文章录入:sea 责任编辑:sea
上一篇文章:
[人教课标] 不等式的知识小结
下一篇文章:
[人教课标] 不等式考点回放
【字体:
小
大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主办单位:中国数学会 运营单位:数学辅导报社
联系电话:0435-3940500/01/02 传真:0435-3940503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西昌工贸开发区2号数学辅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