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理学面纱掩盖下的虚伪灵魂——关于《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疑问与解析
作者:陈立宏 丁…  文章来源:(总第209期)  点击数3181  更新时间:2008-5-4 13:54:5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学生:《祝福》这篇课文开头,作者就用了大量笔墨对鲁四老爷的书房进行描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教师:主要是为了衬托其形象。书房的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显然"寿"字在书房中的位置是极其醒目的。按常规,人们一般是将"寿"字挂在正堂或卧室的,但他却将其挂到书房,可见其志不在读书,而在追求长生不老;壁上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另一边读者可从朱熹《四书集注》中对《论语》的注解--"品德详明德性坚定"找到答案,整幅对联是理学家所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然而对联只剩一半,可见他并未理解"孔孟之道",也未达到理学家所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案上只有"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从书的数量来看,书房中仅三本书,是不能配称书房的,依照鲁四老爷的身份地位,他绝不可能没有钱买书;从书的内容来看,这些书都是一些浅层次的书,即理学的入门书和儒学的注解书,可见,鲁四老爷的这几本书不过是装装门面而已。总之,作者通过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绘,将一个迂腐、虚伪的假学士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

  学生:通过对鲁四老爷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文中,鲁四老爷言语不多,但我们可以透过他的三"骂"来揭示其形象。一骂是在"我"和他见面时出现的,在与"我"寒暄后,他即刻"大骂其新党"。所谓新党,是对清末主张和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从鲁四老爷所处的时期来看,当时已经是民国了,而他的认识还停留在封建时代,就可足以表明他思想的保守和落后;二骂是在鲁镇年终正准备迎接福神,祥林嫂却突然死去之时进行的:"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在鲁四老爷看来,对于祥林嫂这样一个不守封建礼教"罪恶深重"的女子,偏在 "祝福"之夜死去,实乃"不吉利",她分明是与社会作对,鲁四老爷大骂祥林嫂为"谬种",可见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礼教的坚决捍卫者;三骂是在祥林嫂被婆婆绑走了之后进行的:"可恶!然而……",短短四个字,却有丰富的内涵:佣人被绑架,他不免感到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役使的利益,但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有权处置守寡的媳妇,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可见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的。通过"三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保守、落伍、冷酷无情的封建卫道士形象。

  学生:文中有没有对鲁四老爷进行细节描写?

  教师:有。因为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了鲁四老爷三次"皱眉"的细节来表现,从而达到了"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如第一次是在祥林嫂初到鲁镇被介绍到他家做女工的时候,鲁四老爷"皱了皱眉",原因在于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在他看来,寡妇是不吉利的,因而他的皱眉带有蔑视的意味。 第二次是在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是"逃"出来的时候,就"皱一皱眉"。对于一个在自己家里无法生活而不得不"逃"的妇女,他非但没有同情之心,反而有厌嫌之意,只能说明他恪守礼教之顽固。第三次是祥林嫂再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的时候,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因为在他看来,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他是不能容忍的。由此,我们可以通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三次"皱眉",窥视其形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