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成语沙龙]应正确使用“一言九鼎”
作者:陈林森  文章来源:(总第210期)  点击数2329  更新时间:2008-7-22 18:03: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一言九鼎”和“一诺千金”是两个不同的成语。“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话的分量有九鼎之重。语出《史记》中“毛遂自荐”的故事:“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三代奉为国宝,后世作为政权的象征。“一诺千金”,是形容说话信实可靠。出自《史记·季布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两个成语意思迥异,不能混同。

  下面是正确使用这两个成语的例子:

  ①别看平时邓肯沉默寡言,但他说出的话,往往一言九鼎,在整个俱乐部都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新民晚报》2003/6/7)

  ②吸引投资,政府必须做到一诺千金。(《潇湘晨报》2003/10/28)

  但是近年来,各种传媒特别是商业广告,却将“一言九鼎”混同于“一诺千金”,把“一言九鼎”当作守信誉、重承诺、说话算数等意思。以下是一部分实例:

  1.他认为,政府说话应当一言九鼎,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2.古人以“一言九鼎”来比喻承诺的分量,鼎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信用的象征。

  3.第一食品商店联合百家供应商举行“食品安全,一言九鼎”承诺签约仪式。(《解放日报2005/10/5》)

  4.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说法,诚信,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沙晚报》2006/4/6)

  5.为确保“五项服务”全面落实,户籍员还向经营户发放了《便民服务卡》,以一言九鼎的承诺,认真兑现各项服务。(《经理日报》2006/7/13)

  以上例子,不但把“一言九鼎”当成了“一诺千金”,有的还把二者的典源混淆起来。笔者认为,形容守信誉、重承诺,已经有了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成语“一诺千金”供选用,就没有必要改变“一言九鼎”的既定含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固然重要,但“一言九鼎”的传统解释,今天仍有充分的使用机会。它既可用于一般地叙述某人说话有分量、能算数;又可在某些场合礼貌地恭维对方,与“人微言轻”相对;还可以用来委婉地批评个人专制、霸道、缺乏民主作风等。既然“一言九鼎”的含义并不偏狭,又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在新的形势下隐退或消亡。当然,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词语也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新的含义,但无视语言的规范,随心所欲地改变词语的既定用法,也会破坏民族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一些商业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追求利润,往往故意使用耸人听闻的字眼,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甚至炫奇逐异,以讹传讹,已造成汉语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笔者呼吁:请正确使用“一言九鼎”,不要犯指鹿为马的错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