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小学 > 小六 > 正文
  古曲新唱 豪情满怀——《卜算子 咏梅》导读  
 
古曲新唱 豪情满怀——《卜算子 咏梅》导读
作者:嵇莉芬 文章来源:小学六年级版(总第183期) 更新时间:2008-5-3 15:29:09

  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标榜清高的寄托之物,因此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而毛泽东主席的这首《卜算子   咏梅》,却没有落入历来咏梅的旧套之中,古曲新唱,唱出了自己的满腔豪情。

  一、巧妙反用,突现个人本色。在歌颂梅花的诗歌当中,诗人们或以梅花来抒发自己与世无争、傲然独立的情怀,或以寄托满腔愁怨,如苏轼的《红梅》诗、姜夔的《暗香》《疏影》词等等。而毛泽东主席在读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后,大胆翻新,借咏梅花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成为咏梅诗词中难得的佳作。

  二、巧用对比,树立独特形象。在短短的几行词中,毛泽东主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梅花的高大形象。首先,以隆冬季节,其他花的凋零与梅花"犹有花枝俏"作对比,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性。其次,以梅花在春天中的表现与其他花作对比。春天来临,其他的花大放异彩,争奇斗艳,极力展示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则"俏也不争春",不因为自己的俏丽而争抢人们对春天的注意力,她只是默默地向人们通报春天到来的消息。并且,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梅花默默奉献的精神。

  三、热情赞颂,寄托满腔豪情。在这首词中,毛泽东主席刻画了梅花崭新的形象,他赞颂梅花的"俏",来表达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他赞颂梅花的"笑",来表达自己作出贡献后的欣慰。梅花,在他的笔下,已经成为了一名有血有肉、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这勇士,寄托了他的期望,也成了他自己真实的写照!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