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初中 > 初一 > 鲁教 > 正文
  一九三七年的中国少年  
 
一九三七年的中国少年
作者:刘红江 文章来源:总第79期 更新时间:2014-10-31 10:21:00

  我没到过长城,也不知道是否像书上说的,每年到了秋天,长城内外就会开满白的和黄的灿灿烂烂的菊花。但我听说过一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城脚下,关于1937年的两个中国少年。

  那天,长城的天空瓦蓝,一只苍鹰在孤独地盘旋。少年瘦瘦的肩上扛着一杆长长的枪,窄窄的背上挎着一把大大的刀。

  少女纤细的手指牵着一绺少年的衣襟,问:打鬼子?少年说:打鬼子!

  少女从怀里摸索出一块白色的手帕,那是她花了三个晚上织成的。

  少女一边在少年肥大的军装的扣子上系手帕,一边问:鬼子长啥样?少年摇摇头,说:不知道。等见了就告诉你。

  过了两年,少年成了老兵。有一次终于来了信,信上说:鬼子也是人模样,一枪就打倒一个!少女回信说:那你就多打几枪。我们医院里的伤员越来越多,枪炮声也越来越响了。但是少年没收到这封信。

  1939年的春天,一颗鬼子的子弹,打倒了少年。从少年胸膛里流出来的血,将少女亲手织成的白手帕染得一片鲜红。

  少年没留话,战友没流泪。抗日哪!抗日啊,一颗子弹,就是一条生命。抗日啊,一颗子弹,就是一个少年。到了1950年,少女嫁给一位解放军战士。因为和解放军战士头回见面时,解放军战士说了一句:打鬼子,不易啊!

  长城的天空依旧是瓦蓝瓦蓝,一只苍鹰还在孤独地盘旋。五十多年的岁月,就擦着苍鹰的翅膀悠悠地飞过去了。

  2003年的冬天,那位解放军战士,也就是我的爷爷,一病不起了。他问奶奶:1937年的那个少年有多大年纪?

  刚满16岁。奶奶回答。

  其实爷爷心里知道,六十多年了,那少年一直都活在奶奶心里,一直都是瘦瘦的肩上扛着一杆长枪,窄窄的背上挎着一把大刀的16岁的英雄模样。并且,胸前永远系着那块奶奶花了三个晚上亲手织成的白手帕。

  爷爷就说,1937年,我也16岁,我也在长城脚下打鬼子呀。爷爷走了。走时,奶奶没流一滴眼泪。奶奶只对我们说了一句话。

  奶奶说:1937年的中国少年,全是好样的!

  (选自《意林·金故事》2007年第6辑,略有改动)

  【品读】

  有首歌曾这样唱道:"八年艰苦的抗战,证实我坚毅的民族,不到最后的关头,决不轻言战斗。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会挺身而出,同胞受苦河山待复,我会牢牢记住,我不管生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无论死在何处,誓做中国魂。"是的,为了和平,无数的热血男儿不惜牺牲生命,正如文章的结尾所说:"1937年的中国少年,全是好样的!"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