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初中 > 初一 > 鲁教 > 正文
  毛泽东的五位“一字师”  
 
毛泽东的五位“一字师”
作者:王树人 文章来源:总第79期 更新时间:2014-10-31 10:31:52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出版发行了毛泽东主席的25首旧体诗词,时为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的罗元贞读后发现,《七律·长征》一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细浪"和"浪拍"中有两个"浪"字显得重复,应该把后一个"浪"字改为"水"字,把"悬"字改为"云"字。罗元贞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毛主席欣然采纳。就这样,罗元贞教授成为毛泽东主席的第一位"一字师"。

  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雪》的手稿中有一句写的是"原驰腊象",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看到此手稿后,就问毛主席这个"腊"字该作何解。毛泽东主席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臧克家说:"如果作'蜡'字比较好讲,'蜡象'指白色的象,正好与上面的'银蛇'相对。"毛泽东主席欣然采纳。于是,臧克家成为毛主席的第二位"一字师"。

  毛泽东主席的第三位"一字师"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大学生。1957年,毛泽东主席的《关于诗的一封信》在《诗刊》公开发表,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读后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指出毛泽东主席所写之信中的"遗误青年"里的"遗"字欠妥,应该改"遗"为"贻"。毛泽东主席看了来信,虚心接受了这一建议。

  1959年6月,毛泽东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面对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感慨万千之际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诗的开头两句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吟读了数遍后,又将此诗拿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梅白认真拜读后,建议将"哭"字改为"咒"字,毛主席欣然接受。所以,梅白成为毛主席的第四位"一字师"。

  1957年,毛泽东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当时,"把酒酹(lèi)滔滔"为"把酒酎(zhòu)滔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守治先生怀疑"酎"是"酹"的笔误,于是几经周折给毛主席写了信。不久,陈守治就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回信说:"你的来信收到了,你所提的意见毛主席说是对的。"此后,这首词再版时,"酎"字就改成了"酹"字,陈守治也成了毛泽东主席的第五位"一字师"。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