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高中 > 高二 > 人教必修 > 正文
  [疑难解析]巧连环的情节 多层面的形象——从几种关系中赏读《项链》  
 
[疑难解析]巧连环的情节 多层面的形象——从几种关系中赏读《项链》
作者:郭素青 文章来源:(总第209期) 更新时间:2008-5-9 14:48:33

  《项链》是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小说精品。情节:环环相扣,巧连环;形象:血肉丰满,多层次。

  问:我们应该怎样赏读这篇小说呢?

  答:我们可以通过几种关系来分析。这篇小说涉及"虚与实的关系""物与人的关系""偶然与必然的关系""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等。

  问:"虚与实的关系"指的是什么?

  答:虚的是主人公玛蒂尔德虚无飘渺的梦想,实的是她所处的无奈又无情的现实。文章以平实的笔触首先对她生活的现实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多用一些否定词语和表强调的副词:没有、也没有什么等,写出了玛蒂尔德在无情现实面前的无奈。作者用旁述和富有特色的细节对她虚无的梦想作了细腻的展示: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的小客室,精美的晚餐、有刺绣的壁挂,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幽雅的闲聊,而这一切与现实中的"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的她偏偏喜欢,并且"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这样开头就把主人公置于虚无的梦想与无情的现实的矛盾中,整个故事开头就有一种拂之不去的悲伤和忧愁。虚实相环,使故事矛盾冲突不断,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逐层剥落毕现。

  问:"物与人的关系"说的仅是项链和玛蒂尔德的关系吗?

  答:不局限于此。一张请柬一个机会,一场舞会一个舞台,一挂项链使梦想成真。一件家常衣服造成一阵疏忽,一挂假项链夺去了十年永不复返的青春。项链寄托了主人公的悲喜哀乐。机会来了,却无比懊恼;有了像样的衣服,却更加郁闷忧愁。是项链,暂时解决了虚与实的矛盾:是项链把主人公带到了梦想的云端;一件家常的衣服遮挡了项链的光辉,虚与实的矛盾依然在她的生活里纠缠。一个"逃"字,使丢项链成为必然。在现实面前,她吓昏发呆惊恐。无望之中,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赔偿",是项链让她从幸福的云端跌落到了现实的冰窟。一个"赔"字为我们打开了主人公性格中最闪光的层面,那就是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和坚强、忍耐、吃苦的精神。

  问:"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是说故事好多情节好像都事出偶然对不对?

  答:对!请柬"一向很少发给职员","我费了多大力气才弄到手",偶然;晚礼服的款子是"他恰好存着这么一笔款子",偶然;借项链也是出乎意料地顺利,偶然……并且这所有的"偶然"都是"极细小的事",但是就是这些偶然的极细小的事却使玛蒂尔德的命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丢项链确实偶然,但偶然中蕴含着必然因素。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她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引起的,非分的"梦想"狂乱的虚荣心是她性格的弱点,也是人性的弱点。玛蒂尔德的悲剧其实是一种性格悲剧,可以说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又促使性格形成。巧连环的情节和多层面的性格相依相衬。

  问:我不明白"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答:悲剧对玛蒂尔德来说好像是一种特殊的命运安排,但虚荣心却是弥漫当时法国社会的瘟疫。我们透过玛蒂尔德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洞察那种非常强烈的虚荣心。玛蒂尔德充其量不过是这种普遍现象中的特殊实例。那场让玛蒂尔德狂乱陶醉的舞会上的面孔,会有几张是真实的呢?玛蒂尔德的个人悲剧,其实也是社会悲剧。项链虽假,命运虽悲,但玛蒂尔德的单纯、诚实与守信却是真的,她性格中这一闪光的层面对上流社会的虚伪做了很好的反衬,使这个形象在普遍意义上有了一种特殊的感人的光辉。

  透过几种关系对《项链》赏读,我们不禁感慨:

  真真假假,曲曲折折,说偶然实必然,美项链终成锁链。

  虚虚实实,是是非非,说特殊亦普遍,俏佳人得显本色。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