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陈金明报告——深化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
作者:fro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57 更新时间:2008-3-3 18:12:35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
|
|
深化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时间: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 有机会在长春同大家见面感到很高兴,首先对“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简单谈一点看法,这个课题非常重要。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早已经注意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不少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特别在学习的引导方面进行着可贵的探索,但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把这个题目深化,特别是在大面积的学校引起注意并取得成果,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方才我讲到了我们古代的教育家关于学习方法的阐释,如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这就是要求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现代教学中做的比较好,也是这样。《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温总理去北京的一所小学视察就提到了这句话。对这些古代的教育思想要很好地思考、提问,最后来实践,这些教育家的理念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当今许多教育家也不断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 我今天要老师们沟通的题目是“深化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深化改革有两层含义:一.进一步扩大课改实验区,到今年下半年,进入高中课改已有10个省市,我听说吉林明年将全面进入实验阶段。二.在总结前几年的实验基础上,力求按照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来推进改革。现在媒体中常见这样的字眼,如 “回归语文”“本色语文”“强化语言教学”等。 至于问题也想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课程标准》本身在某些表述上存在问题,值得斟酌和商榷。课标提出了三维交融的目标体系。来长春之前,我翻阅了以往的教学大纲,我觉得三维目标的确立本身就值得探讨。虽然三维目标把知识和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在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上,我认为还是不如过去的大纲表述的清楚和准确。对于过程和方法被列入三维目标,我觉得那是逻辑思维本身的问题,也是不很准确的,因为它们本身是在思维中进行的。目标中情感的提出比过去的思想教育面更宽、更有实效性。 第二关于教师的作用的表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课程标准,都定位教师是“平等发言中的首席”,这种提法如果是对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教师中心的批判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在课程标准这样正式指导性的文件里出现,我认为这种提法很不够。今年的6月,中语会在北师大召开了“中学文学作品教学”国际研讨会,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中学语文教师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上北师大 《课程标准》还提出淡化训练,强调感悟。就此问题曾和课程标准组的老师交换了意见。北师大 另外在实践中有两个问题,一是师生关系出现了新的失衡;二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问题上语言教学出现了失落。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师生关系的变化,过去学生是被动地听话,现在是师生对话,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最近翻看到叶老早在1941年3月就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语会首任会长 语文本身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件事,而且还有一种提法说是互相渗透,我认为是欠妥当的。强调人文性很重要,但是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如何凸显语文的人文性还不是很清楚。人文性和工具性不能隔开,教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要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实现。 去年我去绍兴参加鲁迅博物馆启动仪式,当地一位特级教师就在博物馆讲鲁迅的《祝福》,他一上来就提出“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学生 师生关系的失衡,语言教学的失落必然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教育部的一位副部长曾讲过,课程必须坚持改革,不该不成;改革不允许失败,失败不起。最近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生都感觉到学习负担过重,这本身是与课程改革的初衷向违背的。课程改革结果不能是学生的负担越改越重,学生的双基越改越差。 谈到如何改革,怎样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我有几点看法和大家交流:第一,要树立科学、和谐、发展的语文教育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要解决基础教育和时代发展不和谐的问题,时代要求学生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去我们是忽视这些的。语文教学还有自身要解决的问题,刚才提到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矛盾,矛盾的生成、解决、再生成……这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的互动,师生关系在动态中求得平衡。如何解决过去学生被动,教师主动的问题,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反面。从语文本身看,还有诸多的问题、诸多关系需要解决。 第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攻坚战。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切切实实教学行为,难点就在此,转化的中介就是每一位教师的创造行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少走弯路,要很好地研究课堂教学。从理念上一定要清楚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我认为语文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要提高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第一,这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其他学科所不能实现的;第二,课堂教学要千方百计的落实基本任务;第三,还要有其他的任务,包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美育等。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的,是互相促进的。其他任务要在读写训练中得到落实,而不是割裂开进行。 第三,要研究和吸纳已有的经验和理论。这次课改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如能将过去的理论和经验很好地利用和借鉴过来,将会少走或不走弯路。如果请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课程标准》可能会更好一些。据说现在的《课程标准》是移植芬兰的,当然其中一些理念是有助于我们开拓眼界的。所以有的老师说《课程标准》是“清清的泉水,远远的山” 。如何才能本土化,才更能贴近中国的实际情况。最近在江苏丹阳召开了“吕叔湘教育思想研讨会”,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比如叶老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他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习惯的养成”“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身”,这样的理念就是放在世界母语教学之林也是相当精彩的。尊重学生,我们的优秀老师早就这样做了, 最近 最后谈一点就是要切实提高执教者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符合当前国内语文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比《课程标准》的制定还重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综合素质低下,需要改善和提高。我也曾做过中学语文教师,深知语文教师的负担很重,家务事很多。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由于他们在繁忙中不断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我经常在深夜和全国一些语文教师沟通、交流。在座的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非常重要。今年6月份,中语会在沈阳召开了第六节全国语文教师课堂大赛,各省、市选派一名选手参赛,有很多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材方面还存在问题。前不久高教司的一位司长对我说,他去四川听一位老师教李白诗《早发白帝城》,老师还用到了启发式教学。那位教师根本对李白的境遇和心情不了解,李白当时有叛乱之嫌被朝廷发配到贵州夜郎,由湖北过来在白帝城得知自己被赦免,那种轻松欢快的心情是跃然纸上的,马上要调转船头回朝。 近代思想家严复这两句话很有意味,“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进步和发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必须坚持改革;对一些好的做法要保留下来,没有传统就没有基础。“课改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 谢谢大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