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数学辅导报社网站 >> 新闻中心 >> 数学风向标 >> 正文  
 
 
 
问题教学法运用点滴           ★★★
问题教学法运用点滴
作者:刘德祥 文章来源:教师版 07-08上 第五期 点击数:704 更新时间:2007-12-6 10:32:16

 

问题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它是指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发现数学事实,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思想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新课程教学呢?笔者的几点做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这就要求我们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围绕问题组织新课程教学,其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设计如下:

其过程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理论;回顾反思.

教师在这一过程的作用是: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引导发现;协助归纳;指导学法.

学生在各个环节要做的是:迎接挑战;探究讨论;完成解答;扩充体系;学会学习.

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的作用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迎接问题的挑战.这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可接受性.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活动或者是师生互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探究,展开必要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参与机会,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基础知识,发现论证数学定理、推导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把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建构理论”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论证,在学生经过探究活动、体验过程、感受意义、形成表象之后,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补充、完善,使之上升为理论,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回顾反思”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活动过程及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同时对探索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进行再认识,对数学思维进行反思,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提供经验和教训,使他们学会学习.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 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孕育天才的必要条件,是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前提.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交际空间,使学生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参与学习、大胆探究科学知识.这里的“民主平等”有两层意义:一是教学民主.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接受学生的正确意见外,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创造,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表述,即使有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应该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二是人格平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为此,教师要转换角色,变 “权威”为“伙伴”,变“俯视”为“平视”,对学生要关爱、理解、宽容,和学生讨论、商谈、争论,通过谈话交流、语言诱发、情境创设等多种手段,给学生亲近感、安全感和轻松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于教学活动之中,以造就更多的天才.

三、合理开发与整合课本资源

(1)将常规性问题改编为开放性问题

高斯曾经说过:“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尝试变常规性问题为开放性问题,创设猜想的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证明题改编成只给出条件,猜想结论,探寻证明的问题;或改编成只给结论,探求条件的问题;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宽、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2)将常规性问题改编为应用性问题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而当前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的薄弱恰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数学回归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常规性问题,把它回归为生活、生产中的原型,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际背景,让他们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通过对课本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整合,可以使问题教学法运用得更充分、更具体,可以使新课程变得更鲜活.

总之,运用问题教学法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每一种做法、每一个步骤的着力点,都应放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发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上,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新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人才.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运营单位:数学辅导报社

    联系电话:0435-3940500/01/02 传真:0435-3940503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西昌工贸开发区2号数学辅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