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市南泉中学 赵连强
新时代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需要公民要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可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的内容.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在疑点、难点突破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感,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独立思考方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在听课及习题课中,总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同一类题目教师讲的时候似乎都懂,而自己独立做时则不知如何下手.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平时缺乏思维训练,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从上课、作业及试卷讲评做起.
首先,上课时尽可能使学生眼、脑、手并用,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安排一系列的“教学事件”,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数学”“用数学”的协作当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如平行线一节中,可先让学生课前每人收集两副关于“平行线”的图片和三根木条.上课时,教师可利用电脑或幻灯片展示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道路、房屋、山川、桥梁等,让学生找出互相平行的直线,然后请同学们互相展示一下自己的平行图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三根木条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最好让一部分学生上台演示,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其次,课后作业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克服依赖教师讲的习惯.教师讲解时,也要点到为止,留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避免面面俱到,替学生包办.作业中的错误,应该及时指出,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能面批的作业尽量面批,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及时纠错.对于作业中的共同错误,应有针对性地补漏,并选择相关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第三,每次考试之后,可先由学生自己讲评试卷.单元测试卷的评卷,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学生在评改试卷过程中,会积极动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会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评.教师讲评时,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把教师的讲评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有差异时及时提出与老师探讨.有时学生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可能比教师的要简捷,发现了就要及时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每位学生的自身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探索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潜能的空间,为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