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数学辅导报社网站 >> 新闻中心 >> 数学风向标 >> 正文  
 
 
 
追溯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
追溯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作者:柯四清 文章来源:《数学辅导报》初中教师版 0708学年度上学期 第1期 点击数:849 更新时间:2007-8-28 16:18:09

创新能力是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而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将课程目标体系分为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就是发展性领域中的两个方面.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教师要更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解决问题,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新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现在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材中设置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问题的素材.因此,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提出问题”尤显重要.

“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带着“旧问题”来到教室,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与挑战,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程虽然要求学生学习具有合作交流精神,但是首先还需要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怀疑科学的精神.

二、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问题”的现状分析

现在教学中仍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学习都比较刻苦,但提不出问题,没有问题意识,这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弊端.

数学知识的学习大多用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作为主题,教学内容应该是很活泼的,但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些滞后,导致学生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而问的问题却越来越少,以致学生不善于发现、提出问题.

新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教师还是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造成学生会模仿,不会探究;学生会“学”不会“问”的境况.

三、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问题” 的培养途径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长期地实践与总结.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弹性”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可笑”,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把问题说完,切不可泼冷水,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并热情解答、积极引导.“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如新课引入,可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发生过程及概念的内涵、外延作必要的探究,而不是将结论简单地教给学生;另外在例题分析、练习点评、小结反馈等环节中可创造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材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教材内容是“浓缩”的,学生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比如,问问题的引入与提出;问概念、定理的含义;问定理用于何处,使用的条件;问公式如何运用(正逆用、变形应用)等等.通过训练,然后逐步转变为学生能自己提出以上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再如,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解答,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想法比书上的独特,爱“标新立异”,教师可鼓励,同时还要引导他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思考,让学生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且继续引导学生提出更新、更异的问题,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数学教学的创新.

合作交流,提倡学生辨析是非.经常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辨析是非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提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可以故布疑阵,引发学生争议,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或“想一想”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许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或亮点.

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数学就是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即问题解决.当学生对老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自然就会提出新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之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变换问题.教师也可改编一些开放题,比如,条件不足或结论不定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当然,常用的方法还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编拟新题等,这无疑对学生“提出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运营单位:数学辅导报社

    联系电话:0435-3940500/01/02 传真:0435-3940503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西昌工贸开发区2号数学辅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