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教材缺乏成IT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本报北京1月6日讯(记者 柯进)“近1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年均30%的增速飞快发展,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早在2004年年底,信息产业已占到GDP的7%,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是,在如此好的行业形势下,目前我国400万名IT专业学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
这是今天在京举行的IT职业教育系列教材编写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主任蒋宗礼教授对我国IT职业教育现状的表述。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信息技术类在校生120.83万人;全国5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在校生290多万人;2004年全社会开展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约55万人次。目前,虽然全国中、高职院校中学习信息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4以上,但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难以满足社会对IT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教材的缺乏导致了IT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重学历轻技能等突出问题。
蒋宗礼说,目前,因相关教材的缺位,一些职业院校的IT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而按IT业发展的趋势,培养高水平的IT职业技术人才,急需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教育要依托企业,企业要依靠教育,更多的企业直接参与和指导办学,协助学校制订合乎行业需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社会、企业和学校全方位的IT人才培养社会化系统。
记者从会上获悉,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与武大鹏程IT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出版的IT职教系列教材,今天在京正式开始编写。全套教材由61种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开发的一套最大规模的IT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涉及IT职业教育行业最热的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技术,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模块形式,突出实用和技能培养,并配备专门的教学课件。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