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第十一批留学教师出国欢送会于2005年9月9日在英语辅导报社北京研发中心召开。国家留学基金委力洪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乔玉全处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天仁教授和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研究所傅大明所长等参加欢送会。乔处长说,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是我国唯一面向中小学外语教师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项目,开创了非政府机构资助教师出国培训的先例。英语辅导报社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力主任指出,由英语辅导报赞助的这一留学奖学金项目不仅是唯一一个面向全国的项目,而且带动了其它配套项目,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重要项目。包天仁教授在讲话中说,自从 2000 年 2 月开始,这个项目已经送走了十批教师到英国留学,共 370 多人,已经全部回国。英语辅导报社每年要为这一项目花费 500—600 万元资金,总共要花 2000 多万元,我们觉得在这个项目上花得再多也值得,也心甘情愿。英语辅导报社教研部苑琳主任和教材部朱芳煜主任曾在诺丁汉大学留学2年,她们向大家介绍了学习经验和吃、住、行、游的注意事项。

作为全国英语“四位一体” 实验优秀教师代表,通过了本项目全国统一选拔考试,满怀教育部领导的重托和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支持与厚望,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和英语教师发展评价)和20年中小学英语教学教研的困惑,9月10日上午8时,我们一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4位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在英语辅导报社国际合作部丁辉主任陪同下,乘坐东方航空公司MU5102次航班从首都机场起飞,2小时后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在上海的3个小时内,我的手机短信接二连三:
“远离家乡的日子好好关照自己,父母盼你载誉归来。——弟弟”
“祝你一路顺风,潜心研习,多多保重。——渭滨区教研室 王锋”
“蓝天任翱翔,军博英吉利;真梦诺丁汉,利我教真谛;银白世界日,盼您凯歌还!——陈仓区教研室 庞军堂” ……

北京时间13时30分,我们转乘MU551次航班从浦东国际机场飞往英国(英国时间18:15到达伦敦)。尽管没有第一次 坐飞机时的激动,我还是庆幸能两次坐在靠窗的位置。飞机穿过云层,将我们带上蓝天。我迫不及待朝窗口往下看,厚厚的云雪白雪白的,远处蓝天尽处影映的云像是青山碧水。一路上阳光灿烂,机舱内笑声不断……此行,我们将赴英语的故乡体验、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了解英国的文化习俗,学习活生生的语言。虽然曾经在英语辅导报社组织下去过朝鲜和俄罗斯,但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度过三个月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透过时隐时现的云层,我从1万2千米高空注视着下面的每一片土地——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外蒙、俄罗斯、北海、英吉利海峡。飞机上的电子图不断提示着我们飞行的位置,于是面对那大片的褐色黄色相间的高原,在想象中我仿佛走进了乌兰巴托、莫斯科、圣彼得堡,走进了北欧的神奇童话……经历12个小时的飞行后,我们马上就要到达伦敦西部的Heathrow国际机场。从高高的云端俯瞰英伦的一方土地,片片绿野和杂乱的房屋是我的最初印象。凭着有利的座位,飞机降落时我抢拍了几张伦敦的俯视图,正如英语课本所说,Seen from the plane, London looks very beautiful.

交验护照和再次安检后,我们出了机场。诺丁汉大学Chris Pearson先生和司机在大厅迎接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和颇大的行李,又坐了3小时大客车后,终于到达了诺丁汉。按照计划,每个学员都将分散到英国的居民家中居住。第一天,我和咸阳市教研室段老师住在Close Colwick 一个孤身老太太家,由于她性格怪僻,对人不太友好,很难长期相处,第三天我俩都搬离她家,我被安排住到West Bridgford,女房东叫Annette Smith ,是个家庭主妇。每周三晚上在诺丁汉南方学院学习蛋糕装饰,平时一有时间就用糖泥制作各种装饰图案。她是个乐天派,每次见她都能听见她津津乐道的吹口哨或者哼歌曲。她家有一个儿子(结婚后在外面买房)和两个女儿。三层楼的房子同时住着一个英国花匠Mike、一个意大利学生Giulio、一个阿拉伯学生Abdulla、一个湖南老师和我。男房东Mick是个专业高级木匠,既热情好客,聪明能干,又风趣幽默,喜欢聊天。Smith夫妇和两个女儿Hannah, Megan性格开朗,对人热情友好,也不把我们当外人。进她家的第一天,Annette嫌我的中国名字不好发音,便给我起了个英文名字John(约翰)。接着,不厌其烦地向我介绍乘车路线、演示家中各种设施(包括电视、音响、微波炉、洗碗机、灶具、门锁、浴室等)的使用方法。就餐时教我如何使用刀叉,以及吃西餐的习惯和英国饮食。早餐主要吃牛奶、面包、麦片、黄油、果酱和鸡蛋,一般都得自己准备。晚餐不太重复,主要吃比萨饼、沙拉、三明治、炸土豆条、果汁、各种生吃绿菜和叫不上名字的甜食。高兴的是每周都能吃一次米饭和炒面,虽然蔬菜少得可怜,炒法、味道跟正宗的中餐不能比,但我们已经十分满足了。我对英国的食品不敢恭维,尤其是生吃蔬菜,水煮而不油炒的西兰花、胡萝卜、豆角、土豆。他们以土豆为主食,时间长了真是吃之无味,不吃挨饿,这是我们很多老师的感受。有趣的是男主人和儿子不吸烟,可女主人和两个女儿都爱“腾云驾雾” 。最近见到刚从西班牙回英国度假的女房东的老母亲,见她老人家也潇洒的吸烟,我找到了答案。聊天时房东还告诉我,近几年来,他们家曾住过20 多位来自中国大陆、澳门、德国、日本、西班牙、马来西亚、印度、意大利、阿拉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并与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2005年10月18日 写于诺丁汉大学 Trent Buil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