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名句出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
【原诗回放】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名句解读】
恰今天又是白露佳节,同其他地方的月亮相比,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名句欣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之作。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当时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的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即"白露节",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气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景物,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总之,这两句诗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可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综观全诗,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之作。
【用法导引】
"月是故乡明"句,道出人之思亲恋乡之意,是写思念家乡和家乡美好的名句。
【运用举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佳节,我们在外地打工的老乡聚在一起,尽情欢唱,共叙思乡之情。人在异乡,游子渴望回家,疲累的身心也渴望亲情的抚慰。
【问题探究】
请用自己的话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主观感受,触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将"今夜露白""故乡月明"的词序稍作变换,语气矫健有力,意亦深稳、化平凡为神奇,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