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母爱如水,清清的,却能品尝到微微的香甜;母爱如茶,淡淡的,却能体味出浓浓的清醇;母爱如歌,悠悠的,却能吟唱出暖暖的情意。可是,为什么有些同学在写"母爱"类作文时却不能写出那种令人神往的意境呢?我认为,写这类作文,作者首先要感动自己,因为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母爱是令人感动的。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为自己的子女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她们不求回报,她们无微不至,她们全力以赴,她们赤诚无私:有的陪子女苦读到深夜,只为了能及时地送上热腾腾的夜宵;有的身兼数职,为了承担孩子昂贵的学费;有的在生死关头坚定无悔地选择了死亡,把生的希望给了孩子……她们对子女的爱,暖人心,感天地。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母亲都是一个充溢着爱的诗人,她们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生命、热血和爱,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叙写着一首首动人的诗歌。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以"母爱"为题材的作文时,不能写出让人感动的作品。我认为,这首先与他们的写作态度有关。许多同学在写作时,仅仅把这当做了老师布置的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没有把这看成是一次
歌颂母亲、回报母亲的机会。因此,许多同学都在敷衍,凑满字数,完成任务便了事。由于缺乏情感,缺乏细节,所以,他们的作文不能感动人。
古今中外的许多催人泪下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情感的结晶。它们是用情,用爱,用自己奔涌的热血写就的。老革命家陶铸的女儿并不是中文系的毕业生,在她发表《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之前,也没有听说她发表过什么文章。可是,她的这篇文章却实实在在地感动了全中国的人民。一时间从大兴安岭到海南岛,从西北边陲到东海之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篇文章。这是什么原因?主要因为这篇文章是作者用自己饱含情感的笔抒写的。她在感动别人之前,首先深深地打动了自己。
要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感动别人,我们就必须写好所写之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氛围。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一个母亲若每个月赚5000元钱,她在暑假里拿出1500元钱,让女儿到四川九寨沟去学习写生,以增长见识,更好地成长,这未必使人感动。而一个每月只赚1500元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的绘画水平上一个层次,为了让他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宁可拖着自己的病体,不去买特效药治疗肝炎。为了凑齐儿子去九寨沟的费用,还偷偷地卖掉了自己的玉镯,这就使人感动了。同样是送子女去学习写生,但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父母所做的奉献程度不同,他们的感人效果也肯定不同。交代并突出应该交代的典型环境,具体而形象地写出某一感人事件的特殊氛围,我们才可以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更好地去感动别人。
要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感动别人,我们就必须对所写事情的细节进行生动、具体、形象的描写。这其实是再现,我们只要将母亲曾经做过的那些事如实地写出来就可以了。母亲对自己的子女是无私的,也是无我的,只要子女需要,她就会无私地果断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虽然绝大多数母亲并没有做轰轰烈烈的事情,但她们于平淡中见深情,在一些细微之处寓真心。胡适写的《我的母亲》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他写的也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只是由于作者写得细腻,写得具体,所以,仍然以情动人,感动了作者,进而感动了读者。
有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写的是自己的疯子娘。因为母亲是疯子,她的很多行为不正常,但她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一种天然的呵护和挚爱,最后因为要给自己的孩子摘野果,跌下山崖而死,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悔恨。这篇文章的作者细腻地再现了这一切,细致地写出了疯子娘的语言和神态,写了其实很正常,但在一般人眼里又很不正常的行为,正是这既正常又不正常的一系列细节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因为细节最能感动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写好细节。
我们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让我们用真情实感,用典型环境和典型氛围,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去写好以"母爱"为题材的作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