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高中 > 高二 > 人教必修 > 正文
  [写作导航]小说:丰富而优质的话题资源  
 
[写作导航]小说:丰富而优质的话题资源
作者:于冠礼 文章来源:(总第209期) 更新时间:2008-5-9 14:45:28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询问刚到我班来的学生,写作文能否运用小说中的片断,作为我们引出话题或观点的材料,他们普遍认为可以;但当我问能否作为论据,来为我们的观点或立意提供支撑,学生普遍认为不行。问什么原因,说那是小说,虚构的,怎么能作为证据呢?我说,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不是来源于生活吗?难道不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吗?学生仍将信将疑。于是,我说,你们对《胡同文化》还有印象吗?作者汪曾祺为了说明北京人的心理,用的是什么论据呢?学生想到了那两个典型的片断: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汪先生用小说中的精彩片断阐释北京市民的"忍",可谓入木三分。学生能像汪先生这样,使用作品中的片断,生动地阐明观点,那该多好啊。当然,汪先生在上述阐释证明的基础之上,信手拈来下面这样鲜活的材料,使文章更显说服力。学生倘能如此,也同样能收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以上是我们课本上的例子,在一些报刊时文里,利用小说中的片断,来佐证自己文中的观点,也是常有的事。这里是《人民日报》2007年9月24日发表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的《珍重三十年来的"基本价值"》一文中的一个文段:

  前不久,人们纪念高考30年。这其实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真切肯定,也是尝试重新认识和发掘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价值观的努力。虽然,这方面的努力还比较朦胧,有很多感性色彩,但毕竟是一个社会对自己走过的道路的珍重。没有这种珍重,我们就不可能更好地向前走。

  作家王蒙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篇小说《风筝飘带》,它的结尾让我一直记忆犹新。里面两个年轻的恋人在艰窘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奋斗的勇气,保持着对于未来的信心。最后的那段对话今天看来虽然天真,却还有力量:"再见,明天不见了,我们还得用功。我们要一个又一个地考上研究生。""那很有可能。而且我们总归会有房子,什么都有。""祝你好梦!""梦见什么呢?""梦见一个--风筝。"

  这个关于风筝的梦,也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是对国家和个人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梦。我们还需要用这样的梦激励年轻人向前。

  学生不敢使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断作为作文材料,实在出乎意料。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利用作品中的话题资源来作文的仍是非常的稀少。原因何在?经过询问、分析,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对小说、戏剧作品的教学脱离生活是关键性的因素。小说是生活,因此对小说中的生活的感受,应是我们安排教学的首要考虑,其次才是分析、概括。但实际情况是老师总是忽略这些,甚而走向其反面。老师的分析概括,耽误了学生对艺术化的生活的感受,让学生极其被动地接受那些所谓的深刻性的分析。而这些分析,往往又着力一点,不及其余。如学习《项链》,竟将路瓦栽夫人简单地归为虚荣女子,大加挞伐。对于其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质视而不见。

  语文生活化,其中一点,就是注意并感受作品中的生活,因为它是生活中一种艺术的记录,因其典型性而更耐人寻味。

  因此,我们呼吁,将课文回归生活,感受其五彩缤纷的美,感受其中人物的各种况味。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