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高中 > 高二 > 人教必修 > 正文
  [佳作示例]谁动了我们的感激心  
 
[佳作示例]谁动了我们的感激心
作者:郑凯 文章来源:(总第209期) 更新时间:2008-5-9 14:45:53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我们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国人素以知恩图报为美德,但凡自己的愿望在他人帮助下得以实现,尤其是经历过"磨难"的,便会心怀感激,并总要通过某种途径把这种感激表达出来。

  这不?华老栓刚听到康大叔进门的话,就立马来到他的身边,"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华大妈听着,也连忙出来,"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对于这样的感激,康大叔显然瞧他不上,于是邀功似的说"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华大妈深谙世故地说:"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康大叔要的不是你这样的感激,他需要的一种"物质性"的感激,所以他还是一个劲地嚷着:"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华大妈听到"痨病",内心不高兴,但在脸上还不能让"恩人"看到,于是强作欢笑,搭讪着走开了。

  每当读到或想到这样的感激,心中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那天,姑姑生病住院了,第二天夜里,医生总算答应做手术。两个小时,姑姑被抬出来了。只见她脸色煞白,两眼紧闭,不省人事。当下奶奶哭了,可爸爸和姑夫却微笑着,不断地对医生说着感激的话,并殷勤地表示请他们出去吃夜餐。我当时恨透了他们两人的行为,可他们当时并没有表示什么。后来父亲说到生活的复杂,说到为人的艰辛和不易,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但对他们那样的冷漠还是不能理解。

  读到老栓夫妇,儿子病入膏肓,所有的药都用了,"人血馒头"也吃了,可病情愈来愈重,眼看将不久于人世。但当所谓的恩人出现,他们就必须强颜欢笑。这时,我明白了是生活让他们的内心滴血,却让他们的脸上挂着笑容。生活为何要这样残酷?可怜的人们为何会这样的痛苦?

  后来,我似乎得到一个答案:是感激,让生活中的我们变了形。

  如果不是有人耐不住寂寞,期盼以轰轰烈烈的受谢场面换来社会关注,换得在传媒抛头露面,当事人何以会在囊中羞涩时仍要陪上那些人并不看重的言语?不能承载物质或不能带来物质利益的言语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

  据报载,济南某法院近日决定,今后不再接受当事人的感谢,今后总结工作、进行评比时也不再统计法官受到当事人的感恩的次数,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这种冷静处理感恩的壮举对那些过于期望他人感恩的人不知是否是个警醒?

  【点评】

  真理向前跨进一小步,哪怕是极小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对待社会的感恩说,我们不能一边倒,而又一窝蜂。正确的态度应是理智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感恩这种美好的价值取向也会成为人们的一道心灵的绳索,让人尴尬、忧伤、无奈和痛苦。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