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原为"当其冲",出现在《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意思是说郑国是个小国,身处晋、楚、吴三个大国之间,非常为难。一旦有事,首先遭殃的就是郑国。
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首当其冲"的解释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由此可见,"首当其冲"虽然含有"首先"之义,但并不完全等同于"首先"。把"首当其冲"简化为"首先"属于词语使用中典型的断词取义,极大地破坏了成语意义的完整性。所谓成语意义的完整性,是说成语的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构成成分的意义经过概括形成的,有时还带有比喻和形容的色彩。使用成语时未能理解成语的完整含义就乱用,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针对"首当其冲"这个成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习非成是"的现象,国家语委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加以矫正。近年高考的成语运用题中,对"首当其冲"的考查就出现了三次: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199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②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2000年春季高考语文上海卷)
③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句③用"首当其冲"来形容员工被裁,语境恰当,运用合理。句①和句②是把"首当其冲"当作"首先(要)"或"第一位"来用了,这与"消费者首当其冲考虑的当然是价格""保安人员首当其冲赶到出事地点"等句的误用如出一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