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高中 > 高二 > 人教必修 > 正文
  [写作导航]巧用排比 彰显才情  
 
[写作导航]巧用排比 彰显才情
作者:张美珍 文章来源:(总第210期) 更新时间:2008-7-22 17:26:46

  【导引】近日,笔者阅读了《读者》杂志中一篇《07年高考零分作文片断》的文章,读后感悟颇深。文中列举了大量语言贫乏的例子。有些考生的作文因为语言的口语化、低幼化而导致内容平淡,以零分为自己的高考画上了句号。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毁于一文,真是可悲可叹!而此类语言现象并非个例,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可谓是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让每位语文教师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俗语言:"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古语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注重语言的修饰和文采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叫富有文采?什么样的语言能够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呢?怎样才能教会学生诗化自己的语言呢?

  古罗马哲学家朗加纳斯说过:"美妙的措词,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笔者认为巧用排比是实现"美妙的措词"的方法之一。巧用排比,可以彰显自己的语言才情。

  【方法指要】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在写作中却常常表现为极具修辞效果的表达句式,其特点是结构整齐、语言有气势。用于描写,形象生动;用于叙述,内容丰富;用于列举,言简意赅;用于抒情,情深意浓;用于说理,周密严谨;用于论证,气势磅礴。作文中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构成排比:

  (一)描写构成排比,使描摹的事物具有联想美。

  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在描绘景物时大量使用排比句,堪称一绝。例如《绿》中,作者笔下的梅雨潭之绿是富于形态变化的,作者就是借助连贯的妙喻构成排比,细腻地描写出梅雨潭水的形态、光泽、质地、色彩等不同方面的特征,多层次、立体地再现了梅雨潭不同凡响的绿的个性,使读者在联想和想象的世界里一睹梅雨潭绿之芳容。

  除写景外,也有用排比描摹神情的。如吕锦华的《根雕》:树根,用它甘甜的乳汁,塑造了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绿色群雕。有的顶天立地,有的婀娜婆娑,有的拥拥簇簇,有的亭亭玉立。 段中的排比句,不仅字数相等,首句与末句押韵,句式和音韵和谐美好,而且对"千姿百态的绿色群雕"的树根进行了具体细腻的描画--硕大、高耸而又不失其温婉秀美,形象如在目前,让人充分感受树根的形象美。

  (二)引用历史故事构成排比,使文章内容充实。

  写作文时,学生应将自己平时所学的历史故事,依据话题内容整合史料,适当引入文中,以显示自己的语言功底,再现语言的魅力。

  例如: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易水送别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著,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民谋福的诺言,才弹出了清正廉洁之歌:诚信--中国清官遵守的定律。本文先用古代易水送别的典故推出"诚信"是"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再用"梁祝化蝶"的典故推出"诚信"是"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最后再用现代社会中焦裕禄、孔繁森等清官的事例得出"诚信"是"中国清官遵守的定律"。由此我们就可推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诚信"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归纳法在排比中的运用。

  (三)引用古诗词构成排比,使自己的古文学底蕴显现于文。

  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背记了大量的古典诗词。而好多的学生只把背诵内容理解为是应付高考题中的"名句默写",没有真正体现出对古诗词的应用能力。其实在作文中适当引用诗词构成排比,可以看出作者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语言素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种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上面这段文字,在抒情中议论,融入了作者极强的情感,其情感又通过排比加以强化,其语势之强劲,情感之浓烈,文采之斐然,思想之深邃,令人拍手称快。

  (四)抒情构成排比,增强语势感染读者。

  在抒情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排比句,会使表达产生生动、气势畅达、简练有力的效果。

  "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作者运用"当……,便……"这样的句式构成排比,尽情倾吐弹奏钢琴时丰富的内心世界, 对钢琴的钟爱之情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道路,就不要渴望一马平川;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这里抒发的是另一种激情--对所追求事物的执著,排比成为诗意化抒情的理想载体。

  (五)叙述构成排比,丰富文章的内涵。

  学生总认为只有抒情散文才可以用排比手法,孰不知在记叙中使用排比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因为他跟我以前和以后的老师一样,都是在我自卑的时候,对我说鼓励的话语,在我犯了错误的时候,细心地指出并帮我改正的良师;都是在我孤独的时候,与我促膝长谈,帮我走出困境迷惑的挚友;都是在我无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让我重新振作的益友;都是在我失败的时候,耐心地安慰我,在我成功之时,与我一起分享成功喜悦的严父慈母……

  本段写一位山村语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作者将老师比作"良师""挚友""益友"和"严父慈母",并以此作为排比的基础,这不是奇的地方。本段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分别在"良师""挚友""益友"和"严父慈母"的前面加上了句式大体一致的小排比,而不是简单的排比,这就如同九曲回环,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情趣盎然,形式多变而意境深远,实为一绝技。

  (六)说理论证构成排比。

  议论性文章,如恰当使用排比句,不仅可使语言简约高度概括,还可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如下面一段文字:

  在这么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此选段是举例论证。作者通过引用诗句概述事实,运用排比句式加以连缀成文,如排炮连发,不但用语少而举例丰,且有笔力千钧、铁证如山之感。

  总之,在写作中,恰当使用排比句,就能让学生尽快地走出语言贫乏的误区。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 使文章结构分明富有形式美,使文章内容充实富有感染力。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