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学生频道 > 高中 > 高一 > 人教 > 正文
  [写作导航]也谈现代诗歌的写作  
 
[写作导航]也谈现代诗歌的写作
作者:彭光品 供… 文章来源:(总第210期) 更新时间:2008-7-22 17:59:27

  现代诗歌的写作说容易也容易,有些人甚至开玩笑说只要把写好的散文按行重新排列,短句成行,就可以是一首诗。对此我们除了微笑别无他法。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写过诗,真正理解了诗歌内涵的人才会明白,诗,不是那么好写的,要写出好诗,更是难上加难。

  诗是直接面向读者的,所以读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只有收到广泛认可的诗歌,才有可能是一篇好诗,甚至是大诗,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说起来大家都耳熟能详。一篇优秀的诗作,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艺术组合,即:诗歌的个体性,思想的内涵性,诗句的技巧性,诗意的画面性。

  第一,诗歌的个体性。写作诗歌,要有自己的诗风,要有自己的风格,风格即代表了自己的个性意识。有的诗人擅长写柔情诗,有的诗人擅长写抒情诗,有的诗人擅长写较有前卫意识的探索诗等等,不管怎么说,一个写诗的人应该敏感地捕捉自己的特点,不能游离徘徊,只有鲜明的风格才能给读者留下印象,才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个性意识。有一位诗人描写中国两派诗人对峙:

  一派是梁山上的草莽英雄

  劫富济贫的豪气如剑兰刺向长空

  握着滴血火焰的手上青筋暴起

  胸膛上刺有祖国的图腾——奋飞的龙

  另一派是茅庐里沉思的消瘦书生

  颊上仍留着为民所苦的斑斑泪痕

  他们曾彻夜地挥笔疾书

  流光溢彩的生命奇文

  这一节诗错落有致,气度非凡,激情澎湃,个性强烈,诗风大气,给人以雄浑的乐感。这种锋芒毕露的诗,给人留下很深的烙印。

  第二,思想的内涵性。一首诗作,无论是怎样的风格,还不是很重要,因为风格是一种个体的属性,它是和作者的阅历、气质、经验、个性息息相关的。而思想的内涵性是一个共性问题,当你的诗作一经被传播出去,作者就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感,你带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如《民族的血》这一首诗,诗中既有个性化的色彩,又能以抒情的风格来表达思想内涵,给人以悲壮的激情,带有民族的忧患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华夏民族,他写到:

  民族的血/是一首无尽的诗/低沉徘徊/吟咏着千古至今苍凉的岁月/

  民族的血/是一支永恒的歌/慷慨激昂/吟唱着万里无际壮美的山河/

  ……

  民族的血/是神州的脊梁/震撼着江河的横流呀

  民族的血/是华夏的精魂/激荡着子孙儿女的心魄

  ……

  这些诗句回肠荡气,一气呵成,震撼人心,在悲鸣中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尤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诗的思想的内涵性,最好能给人以积极的心态,诗原本是给人愉悦和美感的,我们力求每一篇诗作都能这样,这样一来,诗歌的整体水准也就得到了提升。

  第三,诗句的技巧性。一首好诗,尤其是现代比较前卫的探索诗,诗中的遣词造句很重要,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要深思熟虑,甚至要经过语言的技术处理,不能太白,更不能太直露,靠一般的比喻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读者审美空间的延伸。为此,还需要通过一些变形的词根和跳跃的意象来增强诗的饱满性,以便产生诗歌的视觉和感觉效果,使诗中的形象更为丰满,意境更为深远,从而拥有诗歌的内张力和冲击波,这样的诗作才会有力度,以《苍鹰》中的几句为例:

  在田鼠仓皇的眼球里

  用身体拉出一道直线

  一抹灰色的伤口印在夕阳唇边

  ……

  狂风的呐喊中,你将乌云啄碎

  自己也被染成深灰

  以胜者的姿态,乌云的眼泪

  冲洗战斗的疲惫

  这种意象描写很有力度,语感厚实,文字精练,技巧也相对的有所体现。如从诗歌的语音角度分析,节奏感和立体感一样重要。一般来说,诗句的技巧性,初学者很难把握,写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现代的抒情诗和现代前卫意识较强烈的诗(朦胧派、探索派、先锋派等等),在用词的技巧上是有区别的,前者以听觉产生审美艺术效果,它适合朗诵,故用词不要欧化,尽量避免“文字游戏”;而后者是以视觉产生审美艺术效果,尽量少用连词和副词,词根可以适当变形,换言之,是在文字上做“游戏”,以意象取胜。

  第四,诗意的画面性。一首好诗,除了以上的组合外,还需要诗的联想(或想象)的画面性,没有画面的诗是苍白的。人们常说的“诗意”,就在于读者与作者一起构造诗中的意境——即画面的形象,作者要让读者产生共鸣,首先,作者要在自己的诗作中写出具有画面的动感。比如一首《轻烟淡水的江南》,诗中写道:

  再次追寻遥远季节的歌声

  长橹绿水,游向朦胧的江南

  祁一片心灵的绿地

  幻作白色飞鸽

  连同你那苍茫的笑容

  飘摇在——江南水乡的上方

  整首诗,画面清新、明丽、素雅,不时流露出淡淡的江南芳香,就像步入世外桃源,心旷神怡,神采飞扬,有点像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使人身临其境。

  最后想补充一点,诗贵含蓄,“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种别样的美,汉语自身的特点和东方素来的审美习惯注定了诗的品性是含蓄,不外露,不张扬,犹如一个颇有内涵和神韵的美人,需要一颗睿智的眼睛去发掘,去探索。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