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教研活动 > 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 > 正文
  张翼健报告  
 
张翼健报告
作者:fro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38 更新时间:2008-3-3 18:09:12

 

2006年12月10日    吉林长春东师会馆    5楼会议室    记录人:任飞
 

不是报告,是几句话。

首先要说明,我们开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会。先要说说全国中语会几位理事长对我们这个会议非常重视,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北国长春为大家做报告;其次是全体与会代表,让我们很受感动,有着这么强的事业心及钻研精神,在现代社会中难能可贵。各位代表始终如一地参加会议、积极发言,而且给课题组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非常感谢。这个会议之所以成功,第三个原因是我们《语文学习报》《语文教学研究》东道主的小同志们为会议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在这里我以课题组组长身份,向中语会领导、全体与会代表、《语文学习报》《语文教学研究》的小同志们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老师们,正如各位专家和与会代表所说的,我们做这个课题是有想法的。这个想法是什么呢?昨天晚上有老师说得很激动,为什么呢,因为感到自己被绑到追求升学率的战车上了。西方教育家说得好“分数是教育史上最糟糕的发明”。它是个发明,因为它把量化机制引到教育评价中了;最糟糕的,因为它把教育本来是以人为本的,本来应该是有感情、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为本位的这样一种教育引导成单纯追求数字的这样一种教育。在社会、家长、教师的心里头,没有张三和李四的区别,只有95和86的区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最糟糕的发明的功效发挥到了及至。再加上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党政领导人对教育并不重视,    长期以来,保证不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等等使得我们的教育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我们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提出这个课题的,在这里我想申明我们课题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语文学习策略,最简单的说就是怎么学语文,或者说怎么把语文学好,学快。

通过这几天的发言,我觉得有两点,老师们回去调整自己的子课题需要注意的:

第一,语文学习策略,不是语文教学策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学生为对象,是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学生应该怎么去学语文,我们把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大致清楚或者初步认识之后,因为有这样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上应该相应地采取什么策略;我看到有的课题现在还是“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这些课题本身就需要调整。

语文学习策略,昨天有的专家已经谈到:不只是方法。语文学习策略包括方法,但决不只是方法,学习过程中包老师曾经做过这方面的一些理论的介绍,《简章》里说的,今后我们想把有关材料直接寄给各子课题和实验学校,或者直接发到网站上。学习策略不仅仅是个方法,老师们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学习策略只看成是方法。

第二,语文学习策略研究从总课题提出开始,就提出了这个课题的三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这应该是我们语文学习策略的一个根据

第二个思路:母语文教育的规律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我们进行的是母语教育,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母语教育说,有其共同之处。既然是母语教育就要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但我们所教的母语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语言、方块汉字,那我们就必须研究汉语言文字的特征、汉语言教育的规律,一百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被西方的语文教育理论异化了。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在汉语文教育的道路上,实际上离我们自身越来越远了。

第三个思路,当代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状况与趋势。好多代表提到:现在学生不写字了,为什么不写字了,因为有了电脑,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电脑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那么面对当今社会的经济、科学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文学习策略。学生如何能把语文学习搞好,打好语文学习基础。

我把总课题组一开始提出本课题时的三个思路跟各位老师做一汇报。也请各位老师回去后考虑看对不对,还有什么补充与纠正,老师们在这个三个思路上想就哪一个思路进行研究可以进行选择。

说到这三个思路,我想就现在的语文教学提一点极端、片面的看法,请各位回去思考:我们的这个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也就是研究语文怎么学,怎么学语文,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想如何教语文想得太多,有些老师在观摩课上搞的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太多,浪费学生时间与生命的东西太多。语文教学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我们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东西,如果老是搞形式主义、不讲实事求是、不讲效率、戕害学生生命的东西,你这个老师本身是没有作老师的资格。我们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是怎么学语文的,老师表演再好,有什么用?有相当多的老师,特别重视开头的导语,有的慷慨激昂的,有柔情万种的,有特别漂亮的,不就是表演自己吗?有相当多的观摩课,实际上不就是把学生当成教师表演的工具吗?天天喊以学生为本,原来喊以学生为主体,喊了多少年了;当我们高喊这堂课是以学生为本时,实际上还是在把学生当成表演的工具。我这个话并非瞎说,因为原来在我省听课时我就听过这样的课:老师上课,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亲切得不得了“孩子你太可爱了”“孩子你太聪明了”,当时我正好担任教育学院副院长,课下经过刚刚上课老师的教师,往里一看,跟刚才上课的老师完全判若两人,在严厉地批评学生。

老师若不信可以看看,有多少观摩课是比较真实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在怎么教语文上下工夫;而对于怎么教语文,我们又没有抓住根本,总是在教法和怎么表现上下工夫。参加此次会议我很受感动,听了刚才代表们的发言和看过老师们的课题以后,我感觉很有希望。实际上教师提高的根本在哪?在老师自己本身的语文素养、自己的语文能力。刚才的几位代表、老师,我非常相信,他们能够取得成绩;他们写出那么好的文章,读了那么多书,怎么可能教不好语文?现在相当多的老师教不明白,因为自己就没有弄明白怎么写议论文,怎么写说明文就去教学生;怎么写议论文、说明文,实际上会写文章的人都明白,他知道什么地方需要指导学生。我们不是从本上去提高教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搞全国的教师读书大赛。必须引导老师读书。

我认为语文教学,第一在需要任真研究怎么学时,我们过多地研究了怎么学。第二,在怎么教的时候,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时候,又没有注重提高教师的本。我们的课题应该在这些方面做一点探索。说这些,我本人是很有体会的,老师们,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语文教学弄明白:究竟怎么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个问题实在是需要迫不及待地解决。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发展这么快,如果语文学习效率问题不解决,就像很多老师忧心的那样:不会写字了;不读书了;不会写文章了。这个民族的素质怎么办呢?所以我们需要很认真地研究。

当我们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一个问题时,我们就可能出现翻烙饼的情况:今天一阵风,明天一阵风,翻过来掉过去;今天这个专家说了工具性,明天那个专家提了人文性,抛开专家如何我们不说,实际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没有弄明白。如果语老师对语文教学本身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那么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虽然参与了课程标准的研制,但实际上我并不同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提法,我这个话不影响大家贯彻课标。为什么这么说?语文什么人文性?语文就是人文。语文教学有人文性,数学教学就没有人文性吗,历史教学没有人文性?哪一科没有人文性,教育本身就是具有人文性的。

人文性和工具性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人文性与科学性是一个层面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不是一个层面的,无法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要求是一张纸的两面可以统一,即一个层面的东西可以对立统一。我再强调一遍,说这个话不要影响大家。我的意思是要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实际我们自己的方块字本身就是人文。上周我在长春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抛开对课标的看法,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标,老师在教小学生“人”字时,就运用《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歌的一句“人要相互支撑”,“人”的一捺顶在一撇上,说到这里恰倒好处。“人”这个字,不是原来的篆字,所包含的人文内涵,这捺就要顶在撇上,否则容易写成“八”。这就是它的人文内涵,讲到这就行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再往下讲:咱们人就要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再往下讲就成了品德课。

所以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老师只需把语文包含的人文揭示出来就行了。语文本身就是人文,揭示出来就行,千万不用再往下导。老师们如果有这方面的把握,就不用管外界说什么。

语文学习策略就是研究怎么学语文,我明白怎么学语文,我就怎么教。至于别人怎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

这两年,看到电视中报道陈水扁“去中国化”,我的心头始终是一片阴云。这片阴云不是我对台湾“去中国化”的忧虑,陈水扁“去中国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就是减少文言文的比重。陈水扁“去中国化”、已经减少的文言文比重比目前我们大陆的文言文比重还要高很多。我的心头的一片阴云就是——如果说陈水扁减少文言文的比重是“去中国化”,那么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做的就是“去中国化”。而且我们的“去中国化”,远比陈水扁干净、彻底得多。我们离开自己的语言文字规律已经越来越多了。前些年,我到我们省里的学校去听课,发现老师们不知道如何用书。老师们,不懂得用书,非常可怕。教汉字识字,不懂得用书,怎么去教?那就只有一个教法——拼音识字。

我说一点不同的看法,这个课题是我跟老师在一次“逆商”,碰撞出来的结果,我们有不同意见。他谈到拼音问题,他抱怨拼音没有学好;我的体会——我们都以体会说话——56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那年,我开始学拼音,也就是三四节课把拼音学完了,到现在,我会拼音了,比较熟练了,也就三四节课。在座老师都知道,课改前,人教社小学教材,入学开始学拼音,得学一个到两个月,学生学起来非常费劲,老师们甚至教到发音部位。而且不可理解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母语教学是在小学入学伊始学与母语无关的另一种文字。只有我们大陆,中国,小学第一节课,我们不学“人口手、刀牛羊”,我们不念“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学“āōê”,现在回过头来责怪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爱母语,老师为什么教不好母语。因为入学第一天就没有学母语,如果母语真好的话,为什么入学第一天不学它?我们是在逐渐地离开我们自己。原来大纲规定,识字是2500——3500,现在课标规定也是2500——3500。我还一直认为这个数字完全合适。以为这个是有统计的,2500字可以看懂现在的读物95%、98%等等,实际这种统计是不科学的。如果这个统计放在“四人帮”十年动乱期,那时的读物,识字量用不了2000,1000就够,那时的报纸内容几乎是一样的。而现在的报纸杂志再看,绝大多数是文化垃圾。用这样一种东西去统计识字量,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所以国家在报纸上公布了,将来要对公务员、记者、教师进行汉字测试,测试范围5500汉字。当然这得分级。起码说明不是说大纲和课标的3500就是汉字的“头”,到顶了。初中结束学3500汉字,到公务员程度就要认5500汉字,没听说哪种母语是这么学的。初中、小学九年加一起还解决不了识字的问题,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再比如昨天金明理事长提到的训练问题,实际课标里提到的“淡化训练”,是指代不清的。原来的意图是指当时大家心目中的训练淡化,即大量的选择题、填空题,这些所谓的语言训练,必须淡化。语文怎么能不训练呢,语言怎么能不训练呢?说话训练,读也是训练,写也是训练,语文怎么能离开训练?问题是训练什么,这是我们语文学习策略需要研究的。训练什么才能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策略的最重要内容。我从来不信,现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有做大量题,才能提高分数。我从来不信。在座有很多高中老师,现在这么做是没有办法,老师们有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使我们的教育,不光是语文教育成为最不讲效率的一种劳动,学生早上四五点起来,一直干到后半夜。我同情老师们处境,但是老师们跳出苦海不能只等上帝的援手,老师们跳出苦海,需要我们自己奋斗,甚至有牺牲自己的决心。我从来不赞同、认为,作题能提高分数。我教的学生全凭实力,我84年教的那批学生,几乎没有做过语文题,考前一个月,学生语文书都没有了,都不看语文了。大家知道84年是标准化考试引入我国的第一年,我的学生也不用说,没见过这种考试。我那个班的学生,语文成绩分别是全吉林省第一、第二、第五、第八,前十名里包含四个。整个那个文科班的学生全部升入重点大学,三分之一考入北大。因此哪个老师或哪个校长跟我说要想得高分就得作题,我从来不信。

老师们,其实真把学生语文底子打好,他就具备了语文应试能力。所以我们自己得研究摸索语文到底是怎么回事。校长虽然非让你那么做,但如果你真拿出成绩来,校长不就是看分数吗,分数不低,校长必须承认。

这个事要两方面说,一方面外部环境我们争取逐步改善。让整个我国语文教育走上正确轨道。另一方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自己怎么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第二方面的东西,就是我们课题所要研究的。

以上是我想说的三个思路。

我们这个课题完成阶段应该实现三个方面的成果:

第一,  学生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昨天课题核心组开会讨论这个,没最后研究明白。总之我们要给各子课题点东西,怎么能评价你的学生通过这个课题之后确实有所提高。也请在座各位老师能够有所研究和探索。但首先各子课题要对自己所教的参加实验、进行实验的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一次摸底。昨天我们商量这样,这次是第一次培训会,是我们把申请了子课题基本上我们都批复了。但是来的这些,参加培训这些应该是名正言顺的子课题,但是根据教育科研最少三年一个周期。这个年度算应是从秋季入学算,所以各子课题时间应是2007年9月份入学开始,三年课题各子课题要结束,一轮实验结束。这样就要求各子课题在2007年秋季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就是对你所要进行实验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做基本的测试。小学和初中起码要对识字量做测试,然后阅读、写作和其他方面能力做测试。我们核心组准备做出量表,做好后争取发到各子课题组。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所提高。我们这个课题怎么成功,不是要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不见好。

第二,  教师的提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验,参与实验的教师都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我们也希望各位参加课题的老师,把有关情况,如现在学历、主要阅读情况、读过什么名著、哲学、美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你写过些什么东西,告诉我们。特别是你对语文教学的看法,这方面的东西,在一开始整理自己做到心里有数。通过实验之后,我们再看有没有得到一定提高。

第三,  从实验研究来说,各子课题三年一轮,小学可能就是六年,对于总课题,可能一轮还不够。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个课题最后是想做出关于语文学习策略理论和实践框架的东西,可能是论文或书籍。最后这个成果可能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各位承担的子课题成功经过审查的子课题成果,我们把它汇集到一起;二是以核心组为主,系统地在各子课题研究基础上集中做出语文学习策略理论和实践框架。这里顺带提一下,课题小册子里,课题核心组成员落掉了“李铮”。另外核心组也准备是动态的,随时可能有更多的愿意加入的和我们认为合适的进入核心组。核心组要做出这么一个成果。这个成果以核心组为主,到时我们也可能与某个子课题合作,或者某个实验教师参加到这个过程中来。

需要提醒各子课题注意的是,如果是07年9月开始研究,那么08年4.5月就要有一个阶段成果。这个阶段成果传送给秘书处。09年4.5月也要有一个阶段成果。根据这两个阶段成果,总课题组再看,哪些子课题在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复核与验收。我们今天是培训会,在这里先开个头,各位回去以后不是开完会就拉倒。而是课题开题前的工作,和开题后的工作都切实把它做起来。如果没有阶段性成果,视为自动放弃,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跟秘书处特殊说明。总之课题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而是要切实地搞研究,在本课题研究领域确实有探索,有能够使各位确实有所提高。至于开题前的准备和各阶段成果形式时间,秘书处随后会给大家以通知。

这是课题预期三方面成果。这些成果我们会以各种形式展现。正如昨天陈理事长和苏理事长提到的教师网,我们课题也可以有自己的园地。昨天听了代表的发言,觉得课题大有人在。初步决定在《语文教学研究》杂志开辟“语文学习策略研究”专栏,在座各位可以优先投稿。通过这个专栏以课题成果为主,随时反映在座的成果。请大家关心这个栏目,跟杂志多联系。

刚刚航天中学老师提了一些意见,很好。我们准备再商量。子课题归类,当时也想过。老师们积极性太高,相当多的题目是一样的。而且申报过程中也无法看出哪一个比另一个更高明,所以我们把所有申报同一题目的,少量的删掉了,但保留了大多数。将来如果有需要,相同的子课题可以搞一些活动。主要还是以地域形式,组建实验区。看了这次的申报情况,有一些课题集中,有些省申报的相当多。初步拟订:成立广西桂林实验区、黑龙江牡丹江实验区、成立重庆实验区、在吉林辽源成立实验区;山东青岛实验区还没有最后确定。成立课题实验区的意思是使课题的实验更灵活更方便更讲究实效,因为不可能总是开全国大会,但是我们又需要坐到一起交流,请专家指导,所以这样以实验区的形式来做。

老师的建议我觉得很好,可以两种形式搞活动:一种是地区的,一种是同一课题的。研究方向指导的问题老师提得也很对,但是课题一开始由于人力的不足,200多个课题,逐一指导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想先请大家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再逐步地修正研究方向。如一开始我提到的,起码要把研究方向从教学策略转到学习策略上来。

07年的活动我不想多说了,课题手册上明年活动的第一项“继续申报和评审”,这个工作还会继续。第二项,不定期出简报,随时介绍情况;准备建立工作网站,大家可以在此交流,而且核心组随时推荐书籍供老师们学习和实验。

各位老师,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名副其实的战友,我是课题组的组长,各位是课题的成员。不管是总课题还是子课题,我们都是同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就是同一条船,希望我们同心协力,一起做好课题。衷心希望大家能够随时提出对本课题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大家回程愉快,身体健康。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