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教研活动 > 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 > 正文
  陈金明报告——深化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陈金明报告——深化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fro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71 更新时间:2008-3-3 18:12:35

深化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时间:2006年12月10日下午       地点:长春东师会馆       发言人:陈金明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

有机会在长春同大家见面感到很高兴,首先对“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简单谈一点看法,这个课题非常重要。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早已经注意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不少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特别在学习的引导方面进行着可贵的探索,但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把这个题目深化,特别是在大面积的学校引起注意并取得成果,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方才我讲到了我们古代的教育家关于学习方法的阐释,如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这就是要求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现代教学中做的比较好,也是这样。《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温总理去北京的一所小学视察就提到了这句话。对这些古代的教育思想要很好地思考、提问,最后来实践,这些教育家的理念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当今许多教育家也不断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钱梦龙老师提出的“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法,魏书生老师提出培养学生自学的“六步教学法”。这些都是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影响还是在局部,如何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让更多的学校受益,是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21世纪是信息社会,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新的学习方法,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是中语会重点课题,中语会几位副会长的到会也说明了对这个课题的重视。在座的乃至今天没有到会的各位教师如果对语文学习策略研究感兴趣,热诚欢迎大家参与到研究中来,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今天要老师们沟通的题目是“深化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深化改革有两层含义:一.进一步扩大课改实验区,到今年下半年,进入高中课改已有10个省市,我听说吉林明年将全面进入实验阶段。二.在总结前几年的实验基础上,力求按照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来推进改革。现在媒体中常见这样的字眼,如 “回归语文”“本色语文”“强化语言教学”等。于漪老师去年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亲近语言”的说法。如何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这个是我们今后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至于问题也想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课程标准》本身在某些表述上存在问题,值得斟酌和商榷。课标提出了三维交融的目标体系。来长春之前,我翻阅了以往的教学大纲,我觉得三维目标的确立本身就值得探讨。虽然三维目标把知识和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在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上,我认为还是不如过去的大纲表述的清楚和准确。对于过程和方法被列入三维目标,我觉得那是逻辑思维本身的问题,也是不很准确的,因为它们本身是在思维中进行的。目标中情感的提出比过去的思想教育面更宽、更有实效性。

第二关于教师的作用的表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课程标准,都定位教师是“平等发言中的首席”,这种提法如果是对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教师中心的批判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在课程标准这样正式指导性的文件里出现,我认为这种提法很不够。今年的6月,中语会在北师大召开了“中学文学作品教学”国际研讨会,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中学语文教师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上北师大王富仁教授的主题报告就是“强化教师主体作用”。他认为教师主体作用的失落是执教者的悲哀,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整个教育的悲哀。《语文教学研究》杂志今年第十期就选登了王富仁的这篇文章,在文中他强调了三个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文本主体。特别是他谈到情感教育的内容相当精彩,他举鲁迅的《祝福》为例,“我”和祥林嫂的比较,“我”从理性上是帮不了祥林嫂的,但是能在感情上给与极大的同情,希望改变她的逆境。就会让人在冷酷的社会里还能感到一丝温暖存在。

《课程标准》还提出淡化训练,强调感悟。就此问题曾和课程标准组的老师交换了意见。北师大郑国民教授就说,过分强调训练,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情感体验相背离。语文课确实有基础工具性的功能,如果承认之一点,就不能淡化训练。我个人认为训练是语文课的特质。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稿已经放在了教育部长的办公桌上,但修改后的课程标准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看来明年的教育工作会议要有个说法,据说温总理最近连续听了三场课程改革的汇报,就会有相关的举措出台。还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今年的8月份,《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北师大王本陆教授的一篇文章《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理论之争》,谈课程改革理论中的两种根本的对立。大家可以回去看看,《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第九期也转载了它。看看理论家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站在更高的视野来认识、看待课改。

另外在实践中有两个问题,一是师生关系出现了新的失衡;二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问题上语言教学出现了失落。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师生关系的变化,过去学生是被动地听话,现在是师生对话,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最近翻看到叶老早在1941年3月就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语会首任会长吕叔湘先生在1979年中语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强调师生两个积极性都不能忽视!钱梦龙、魏书生老师也都相继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动起来了,有些老师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有的是不动,有的是乱动。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廉价的鼓励,“好好好”“是是是”“你说的对我有启发!”“你很有创意!”特别是一些学生的回答出现不太妥当的时候,也是这种评价。有一节课老师讲李白的《将进酒》,其中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一名学生发言:“我觉得李白此时并不寂寞,是自作多情,有人陪他一起饮酒还寂寞什么呀?”老师听完后还是“好好好,是是是”。其实这里的“寂寞”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寂寞,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消极和失落的心绪。钱梦龙老师也举过《背影》里的例子,有学生认为朱自清的父亲,跨过铁路,攀爬月台去买橘子是违反交通规则,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这些感情集中通过父亲的背影展现出来。如果老师也认同学生的说法,那就太肤浅,太不恰当了!这不是尊重不尊重学生的问题,而是对教学负不负责任的问题。

语文本身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件事,而且还有一种提法说是互相渗透,我认为是欠妥当的。强调人文性很重要,但是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如何凸显语文的人文性还不是很清楚。人文性和工具性不能隔开,教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要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实现。

去年我去绍兴参加鲁迅博物馆启动仪式,当地一位特级教师就在博物馆讲鲁迅的《祝福》,他一上来就提出“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学生老师就都把课本放在一边,开始讨论起来。于漪老师在80年代的某次会议上就提出“何以见之”,语文学习不可远离文本,抛弃文本。如何引领学生研读文本?如何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我曾听过一节课,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文章语言很美,用到了大量的比喻,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亲近语言。他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让学生画画,描绘小屋的形象;第二展示多媒体,展现小屋的美丽;第三个环节是口头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小屋”;第四个环节是师生合唱腾格尔的《家乡》结束。这节课的结构与传统迥异,教师和学生都很投入。冷静思考后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它缺乏了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之于语文又是至关重要的。有的人评论这节课有点像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

师生关系的失衡,语言教学的失落必然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教育部的一位副部长曾讲过,课程必须坚持改革,不该不成;改革不允许失败,失败不起。最近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生都感觉到学习负担过重,这本身是与课程改革的初衷向违背的。课程改革结果不能是学生的负担越改越重,学生的双基越改越差。

谈到如何改革,怎样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我有几点看法和大家交流:第一,要树立科学、和谐、发展的语文教育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要解决基础教育和时代发展不和谐的问题,时代要求学生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去我们是忽视这些的。语文教学还有自身要解决的问题,刚才提到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矛盾,矛盾的生成、解决、再生成……这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的互动,师生关系在动态中求得平衡。如何解决过去学生被动,教师主动的问题,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反面。从语文本身看,还有诸多的问题、诸多关系需要解决。吕叔湘先生在1979年中语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题名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他在报告中谈到了“读与写”“讲与练”“师生关系”课内和课外等六大关系。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解决上述问题。

第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攻坚战。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切切实实教学行为,难点就在此,转化的中介就是每一位教师的创造行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少走弯路,要很好地研究课堂教学。从理念上一定要清楚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我认为语文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要提高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第一,这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其他学科所不能实现的;第二,课堂教学要千方百计的落实基本任务;第三,还要有其他的任务,包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美育等。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的,是互相促进的。其他任务要在读写训练中得到落实,而不是割裂开进行。于漪老师就认为语文课不能远离文本。课文由精美的汉字组成,文章反映作者情感、思想、认知,用词的精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范本。我们很多一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注意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平衡,师生关系也是和谐的。日前全国中语会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达成协议,将开通全国中语大课堂,全国有五个省市将各推荐五位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都会放到上面去,于漪老师和苏立康老师都要参加评课。其他各省也要做好准备,重庆的王方鸣老师和黑龙江的李树泽老师也来了,你们也要准备参加到这件事情中来。另外还有老师提议“中语大课堂”能否跟着教材走。这个问题也在考虑中,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穿插其他版本教材内容的设计。与会的老师也可以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要研究和吸纳已有的经验和理论。这次课改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如能将过去的理论和经验很好地利用和借鉴过来,将会少走或不走弯路。如果请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课程标准》可能会更好一些。据说现在的《课程标准》是移植芬兰的,当然其中一些理念是有助于我们开拓眼界的。所以有的老师说《课程标准》是“清清的泉水,远远的山” 。如何才能本土化,才更能贴近中国的实际情况。最近在江苏丹阳召开了“吕叔湘教育思想研讨会”,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比如叶老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他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习惯的养成”“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身”,这样的理念就是放在世界母语教学之林也是相当精彩的。尊重学生,我们的优秀老师早就这样做了,于漪老师早在80年代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她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宇宙里有千万万颗星星”,有学生提问:“‘万万’是多少?”全班一片哄笑。有个同学回答说:“‘万万’等于亿!”同学们又是一片哄笑。于漪老师却引导说:“那为什么课文里不说宇宙里有千亿颗星星呢?”同学们都开始沉思,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站起来说:“‘万万’是量词的叠用,它在修辞学上有两个功能,一是读起来铿锵有力;二是表示虚指,说明多。”于漪老师点头表示赞同,并接着说:“是谁提出了‘万万’是多少的问题?是他让我们复习了叠词的用法,我们应该对他表示感谢。”大家都对最先提出问题的学生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最近魏书生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一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他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方面的经验确实要好好的总结。我认为课程改革应该和过去的经验很好的融合起来,很多的一线教师在自己数十年的教学中有很多的经验,其实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感受都可以认真地总结。中语会在这方面就曾经做了一些工作,先后召开了于漪、章熊、刘国政的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今后我们还要组织类似的活动,借以总结过去的经验,来丰富、充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

最后谈一点就是要切实提高执教者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符合当前国内语文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比《课程标准》的制定还重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综合素质低下,需要改善和提高。我也曾做过中学语文教师,深知语文教师的负担很重,家务事很多。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由于他们在繁忙中不断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我经常在深夜和全国一些语文教师沟通、交流。在座的李元昌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去年国务委员陈至立看过李元昌的事迹汇报材料之后,做出了重要的批示,一定要把李元昌老师的经验很好地总结和推广。如何面对挑战,扎实地提高专业素质,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中语会会报《语文学习报》即将举办“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读书大赛”,目的就是倡导教师读书,营造学习和提高的氛围。要通过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读书来改善教学品味,通过学习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非常重要。今年6月份,中语会在沈阳召开了第六节全国语文教师课堂大赛,各省、市选派一名选手参赛,有很多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材方面还存在问题。前不久高教司的一位司长对我说,他去四川听一位老师教李白诗《早发白帝城》,老师还用到了启发式教学。那位教师根本对李白的境遇和心情不了解,李白当时有叛乱之嫌被朝廷发配到贵州夜郎,由湖北过来在白帝城得知自己被赦免,那种轻松欢快的心情是跃然纸上的,马上要调转船头回朝。那位老师还说:“千里江陵一日还,当时造船的技术真好,艄公的技术真高!”还说:“两岸猿声啼不住,看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多好呀!路上有很多的猴叫。”于漪老师曾和我讲,老教师现在帮助新教师备课已经不是一段一段地引领,而是一句一句地引领。可见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实堪忧。我还看到一位青年教师上课,“冷”本来左边是两点水,结果这位老师写了三点,学生在下面喊“错了,老师多了一点!”那位老师一回身就把“令”字下面那一点去掉了。大家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多么重要!第二,是设计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最近几年我评课,要看学生动起来了没有,动起来教师的驾驭能力就展现出来了,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第三,是反思性教学。课后必须要有反思,课的成功之处何在?问题何在?这本身就是研究,就是教师再提高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近代思想家严复这两句话很有意味,“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进步和发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必须坚持改革;对一些好的做法要保留下来,没有传统就没有基础。“课改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

谢谢大家!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