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力
(一)1.× 2.× 3.× 4.× 5.× 6.× 7.× 8.√
(二)1.吴永慧,北京大学退休教师
2.老伴已经去世,女儿在国外工作,一人独居。
3.孩子不在身边,想念孩子但不会强求孩子照顾;只要孩子事业有成,父母就都会满意的。老人如此表述是真情表露,是人之常情。可结合身边的例子证实。
4.B
二、积累与运用
1.醉翁 新五代史
2.《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3.示例:新柳。/ 新柳才黄。/ 新柳才黄春已到。
4.(1)应删去第②句的"而实验又可以检验知识本身的真伪"。
(2)应删去第④句的"不仅如此"。
5.示例:它是一片海,让你感悟宽广;它是一首交响曲,让你领悟激越。
6.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并未结束。或:中国劳动力一段时间并不短缺。
7.得到生活中缺少的东西就是幸福。
8.④①②③
9.但是;却;但。
三、现代文阅读
(一)1.chōng cōng jiū
2.作者描绘了溪水声、稻麦的抽穗声、燕子的咕咕声、木臼的咚咚声、小鸟觅食翅膀扑扑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3.因为卡拉扬每次录音的后期制作都会做一些技术处理,许多音效都是通过手控的录音技术做出来的。而李德伦认为音乐是表现人的感情的,也只有由人来演奏出来才是真挚的。因此李德伦认为"这种巨大的音响是虚伪的"。
4.①失去了对天籁之音的敏感听觉,失去了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机会,失去了与大自然相融的乐趣。②我们应当从忙碌的生活、紧张的节奏中,挤出时间来,去亲近大自然,聆听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二)1.xī liáo qiǎo
2.天籁之音既指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天籁》清明空远的音乐旋律,也指宇宙的永恒之声。
3.第二人称。使行文灵活自由,好像与读者交流一般,显得亲切而自然。
4.作者从声音入手,放眼于"如此浩瀚,如此和谐,如此宁静,如此透明,如此神奇"的宇宙天体,流露出对辽阔宇宙的神往和对大自然的深切呼唤,引发了我们对生命境界的重新审视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
5.提示:《远逝的天籁》从现代人对大自然之声忽略的角度来写,而《天籁》则更多的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写。(意思对即可)
(三)1.D 2.A 3.C 4.C
四、文言文阅读
(一)1.(1)及、等到。(2)设置。(3)穿过。(4)及、等到。
2.(1)通"尔",你的。(2)连词,表并列关系。(3)连词,表转折关系。
3.(1)西,名词作状语,对着西边。(2)乳,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给……喂奶。
4.(1)庭院中先是设置篱笆,后来又垒了墙,这种情况共更迭了两次。(2)我的孙儿(今天这样用功)将来的功名是可以期待的吧!
(二)1.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2.略。(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五、益智
1.B 2.娘子关
3.预言家说:"我预言,国王你会绞死我。"解析:如果国王真的绞死他的话,那就代表预言家预言对了,按照国王的话,那就应该毒死他。可是如果毒死他的话,那就又代表预言家预言错了,按照国王的话应该绞死他。无论是毒死他还是绞死他,国王都会违背自己说过的话,当然只能不杀他了。
六、写作
1.略。2.略。
附听力录音文本一
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店里又跑出一个人……不久,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开过。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
附听力录音文本二
记者:我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她叫吴永慧,是北京大学的退休教师。吴老师的老伴已经去世了,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工作,她一个人住在80平米的大房子里。她说,退了休没事,每天都到学校去做实验。
(今天我们将对她进行简单的采访)
记者:你每天都去做实验?
吴老师:当然了,不能闲着。在家没事,早上爬山、中午睡觉、晚上看电视,也没劲嘛,那还不如做实验,等于自己玩一玩。
记者:有报酬吗?
吴老师:可怜得很,一个月最多400块钱。有的人还不拿。
记者:比如说,你要是生病会告诉在美国的孩子吗?
吴老师:没有大病,我决不会告诉孩子。有什么用呢?这不是比较实际嘛。
记者:孩子你想不想啊?
吴老师:那就认了呗。你说父母不就这样吗?她们给我寄钱,支票我都撕了,我不需要。她们的事业什么都好,我就满意了,这真是良心话。我的原则是不拖累她们。
记者:她们俩回来过几次?
吴老师:每人一次。
(录音压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