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学习报 > 教研活动 > 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专版 > 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 > 竞赛题库 > 正文
  200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决赛高一年级组参考答案  
 
200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决赛高一年级组参考答案
作者:fro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42 更新时间:2008-3-3 17:46:09

  一、听力

  1.√  2.×  3.√  4.×  5.×  6.√  7.√  8.√

  9.1993年

  10.跟互联网的消极面相比,它带来的机会要大得多。

  11.他的职责是给年轻人提供经验,他还要花很多时间在世界各地鼓励普及互联网。

  12.A

  二、积累与应用

  1.《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2.新月派   《再别康桥》

  3.露。

  夜露。

  夜露梧桐。

  夜露梧桐冷。

  夜露梧桐冷,倚栏数寒星。

  4.示例:(1)而是有着纵横交错的文化的根,人心的根。

  (2)尊重废墟才能在废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辉煌。

  (3)地狱已张着血口在等待。

  5.酒徒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6.(1)传统与个人才能 / 《传统与个人才能》

  (2)"……成熟的诗人会偷盗。" / "……成熟的诗人会偷盗"。

  (3)不是"诗坛有盗"而是"天下无贼" / 不是"天下无贼"而是"诗坛有盗"

  7.④②③①

  8.参考答案: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9.争奇斗艳   赏心悦目   心驰神往   风云变幻   可歌可泣

  三、现代文阅读

  (一)1.A.鳞次栉比  锱铢必较   B.zhí zhú   pīng

  2.文章第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了小巷的艺术美;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拟人、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其他地方破败、脏乱、混浊的描写,衬托出巷的雅致、整洁、明丽。

  3.作用和好处:①说明小巷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带给后人以无尽的遐思。②丰富文章的意蕴,深化文章的主题,并增添文采。

  4.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小巷的小巧玲珑、古朴雅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小巷的喜爱和赞美,揭示了小巷淡泊宁静、优雅飘逸的生活,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二)1.qí  guō   chóu

  2.提示:①从建筑的诗性角度去打探这座庭院的轩舍,已经精美绝伦。②从建筑历史来说,百泉轩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设若做一种文物发掘,它的建筑堆积层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③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环境,每一个建筑物件的内部都有自然在歌唱。(意思对即可)

  3.(1)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文章引用张械和朱熹的诗,说明轩前溪流的谐趣、灵性、人与溪流的融合,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韵。(意思对即可)

  4.提示: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段作用方面回答。示例: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环绕百泉轩的特点,揭示文化的融入是百泉轩万年耸峙的缘由,升华全文。

  5.略。(言之成理即可)

  (三)1.D(联系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即可作出判断)

  2.B(A项陈述的是白藜芦醇;C项中"全部"太绝对;D项陈述的是葡萄)

  3.C(从"葡萄皮中含有比葡萄肉和葡萄籽中更丰富的白藜芦醇"可知A项错;B项中给老鼠喂食的是白藜芦醇而非葡萄皮;白藜芦醇不仅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极强的抗癌能力,所以D项错误)

  4.B(应该是葡萄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高于葡萄肉中的含量)

  四、文言文阅读

  (一)(1)推辞。(2)渡河。(3)延伸、扩张。(4)思考、考虑。

  2.(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助词,的。(3)代词,指郑国。

  3.(1)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2)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动词,使……成为疆界。

  4.(1)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2)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二)1.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答对三个给1分,答对五个给2分)

  2.管仲恃强威胁,在无理中找借口,言辞咄咄逼人;楚国使者据理力争,随机应变,使对方无懈可击;屈完不卑不亢,委婉之中带强硬。

  五、益智

  1.B 2.偷 3.齐白石

  六、写作

  1.略。 2.略。

  附听力录音文本:

  采访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录音(节选)

  "互联网的确有遗憾之处,但我从不后悔发明了它。"文顿·瑟夫这样评价他的作品。30多年前,正是他创造了互联网,13年前,这个发明开始改变世界。

  现在,除了"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又多了Google公司"首席福音师"的头衔,年逾六旬的瑟夫希望比身边那些平均年龄26岁的同事做得更多。

  记者:您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改变了世界?

  文顿·瑟夫:1973年,我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做了因特网最初的设计工作,但直到20年以后,网景公司正式推出了万维网服务,普通人竟然能随意使用网络,我才发现变化真的发生了。

  记者: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开始抱怨无处不在的网络加剧了世界的烦躁,您的发明并不总是让人惊喜。

  文顿·瑟夫:互联网是一种典型的"破坏性创造",它打破了很多过去的商业模式,但也创造了新的。一些后来出现的负面问题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比如说垃圾邮件,因为在互联网刚出现的25年当中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直到有人发现可以用它赚钱。

  记者:对于这些负面结果,有没有哪怕是一点点遗憾和后悔?

  文顿·瑟夫:我从来没后悔改变世界。跟互联网的消极面相比,它带来的机会要大得多。如果我现在能重新发明一次互联网,情况会更好,我会在开始就考虑加入更多保护措施,但在当时很多保护方法尚未问世。

  记者:会不会担心你发明的互联网总有一天会被取代?

  文顿·瑟夫:它已经被取代了,如果你在太空里使用互联网的话。我正在研究的项目正是星际间的互联互通,它和以往的互联网概念完全不同。

  记者:为何在一年之前决定加入Google?

  文顿·瑟夫:我花了很多时间做互联网基础设施,希望通过Google重新回到互联网应用领域。而且我和Google的总裁相识很久,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问他需不需要帮忙,他马上回信说好,这算是我职业生涯里最短暂的一次求职访谈。

  记者:您在Google的职务是"首席福音师",您要像布道一样推广互联网理想?

  文顿·瑟夫:我的职责是给年轻人提供经验,其实反而是我感到了挑战,这个公司的人平均年龄是26岁。此外,我还要花很多时间在世界各地鼓励普及互联网,世界上有55亿人还不是网民。

  记者:您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展到太空,哪里来的这么多精力?

  文顿·瑟夫:关于精力需要秘诀。首先,睡觉绝对是浪费时间,所以我睡觉时间尽可能短。第二,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进入高速前进的状态,就不应该减速,否则反而会发生事故。

  记者:分享一下在Google做过的最有趣的事?

  文顿·瑟夫:最有趣的是跟绝顶聪明的人在一起。为了让设计Google Earth的这个年轻人做好"Google火星"项目,我甚至带他去见了在地球上遥控火星探测器的人,这对他的工作很有帮助。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More...   
     
    More...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7-2012 语文学习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仁集团网络编辑室 技术支持 Tel:0435-39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