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第八中学 雷慧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为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样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
二、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角色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能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学生则应由单纯接受知识转变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轻松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学生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究,真正实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
三、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喜悦.但是探索中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学生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总之,教育观念的更新,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