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数学辅导报社网站 >> 编务中心 >> 小学编务 >> 小学报纸网上读报 >> 小学教师版 >> 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作者:时巧玲 文章来源:小学教师版07—08学年度上学期第9期 点击数:316 更新时间:2008-2-27 16:03:35
一、教会合作技能,培养合作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学生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以下基本的合作技能.

1. 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去听,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2. 述说技能.

同样一件事情,表达方式不同,效果就会不同.一句话可以说得让人笑,也可以说得让人跳.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要条理清晰、不夸大、不缩小,并争取做到风趣、幽默,使人愿意接受.

3. 学会质疑.

在合作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

4. 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当别人的见解和看法与自己不同却更合理时,要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修正自己的观点.

5. 组织管理技能.

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

二、精心设计教学

内容,创造合作机会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认真备课.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长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合作的学习时间是多少等等.通过教师对内容的精心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猜想、尝试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把握合作时机,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的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1. 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如在教《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一分钟录像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2. 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

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困难,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使学生在简短的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互相启迪,使问题迎刃而解.

3. 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当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让他们在争论中达到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如在教《认识角》一课时,某教师在学生学过角的特征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角.谁知,一些学生说出课桌、椅子、黑板上有角时,却有学生漫无边际地说:眼睛有角叫眼角,牛有角叫牛角,羊有角叫羊角.这时,学生间开始了争论:

生1:黑板、椅子、课桌上的角是角,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的边.

生2:羊角、牛角、眼角也称为角,但不是我们今天所谈的数学上严格的角.

生3:对,羊角、牛角、眼角是单指的动物身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角.

……

学生在争辩中使问题越辩越明,达到了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强化评价机制,促进成员共同进步

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对小组评价中,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自己对别人能够公允、客观的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为此,有的教师在学完一单元或学期结束时,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合作中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和合作成效等,以及教师的成功与不足.

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这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摘自《中国教师报》,有改动)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主办单位:中国数学会 运营单位:数学辅导报社

    联系电话:0435-3940500/01/02 传真:0435-3940503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西昌工贸开发区2号数学辅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