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洪 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力量.现在,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很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数学课堂质量.笔者认为,不管创设怎样的情境,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要立足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来说,有些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关于数学知识的体验,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则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总结与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配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
二、创设情境要有明确目标
情境创设的方法选择和内容设计都要围绕目标展开.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将目标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创设情境围绕以下目标展开.
1. 服务课堂,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
2. 引发思考,联系新旧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解决疑难问题.
3. 强化认识,内化新知,构建知识体系.
4. 联系生活,注重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