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 焦红亮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要真正的去评价课堂教育教学,仅靠成长记录袋是不够的.因此,书面考试仍然不失为一种好的评价方法.如何凸现“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评价理念?怎样发挥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笔者现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谈谈粗浅的想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试卷应满足以下几点:
1. 紧扣“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制卷时试题要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的教学目标.在考查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考查学生的态度、情感,注意试题的教育功能.
2. 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每做一次练习就要有一次提高,因此这张试卷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作为制卷者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标准对教材知识的层次要求来命题,命制的题目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贴近教学实际.
3. 权衡主观性和客观性.实践表明客观题很难反映学生的全面能力,尤其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因此要适当控制客观题的题量,增加主观题的比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主观题和开放性试题的命制要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4. 注意区分度和难度.避免机械的记忆题,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不出繁、难、怪题.试题的编排由易到难,让学生的思维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给学生带来急躁和厌烦的感觉.
5. 尽可能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难度稍大的主观题和开放性试题实行选择性答题的方法,可以命1—2道题,让学生有选择地解答.
针对以上思路,几年来笔者对测试试卷做了一些浅显的探究,试卷的模型是:
一、 细心填一填
此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题量设置在12道左右,其中基本题8道左右,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2道为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或数学方法的题目;还有 2 道设置为知识的综合运用.题目在叙述中不做文字游戏,贴近学生实际,不设置人为障碍.
二、 合理选一选
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题型,可以从易到难编排8道左右,题干尽可能说清楚试题内容,尽可能不用否定性的表述,每个答案与题干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适当增加迷惑性,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尽量不在题目中出现.
如:把一根15厘米的小棒截成3段,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下面( )是正确的.
① 4厘米、5厘米、6厘米
② 11厘米、2厘米、2厘米
③ 4厘米、7厘米、4厘米
这样的综合性题目需要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 认真算一算
这是集中检测学生计算能力、计算方法掌握情况的练习.要加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结合.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每次练习都要有20道左右的口算题;对于笔算题目的编制不能机械重复,每道题都要有针对性,加强简便计算的思维训练,题目数量也不宜过多,在6道左右.在加强计算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计算习惯的培养.因此,题目不宜过多,数字、步数都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制,在试卷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留有学生演算、验算的空间,这样对于培养学生习惯大有好处.
四、 实践操作题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设计此类题目可以说十分必要.此类题在设计时要紧扣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不能人为地任意拔高,但又不能流于形式,既要能考查学生基础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体现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创新能力.这里的题目类型包括作图、分析说明、辨析、自主探索和简答等.同时,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实行5选4的做法.
五、 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现实情境出发,提出简单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反思意识.因此,在编制题目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过分重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置问题,多选择一些解决思路宽、入手容易的常见题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编排时,前三道题尽量与课本题目思考的方法相似,跨度不要过大,第四、五两题可稍微做些变化,增加思维的空间,最后一题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思维方法去解题.当然在阅卷时要尽可能让学生得分,对于特别优秀的解法可以给予“星级”奖励,要保护好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 拓展提高题
针对各单元的特点,最后可以编制一两道拓展提高题,增加试卷的弹性,以便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两道题要求灵活、新颖,题目语言叙述独到,题型构思巧妙,要能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这道题不打分,用“★”去评价,既不影响分数,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从学生出发,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制好试卷,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考得轻松、考得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