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oF0Z{7;D?2m;O.sXz_FroG]
大逆转:Break one's duck[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EH;'k~?L
b{!&u.%FroG]
[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rI{/H|7{f5r6@B2TFroG]
赛场上哪一时刻最激动人心?比赛到最后,一脚反败为胜的射门,一记扭转时局的压哨扣篮……汉语中,这样的赛事常被称为“大逆转”,其相应的英文表达为“break one's duck”(打破失利局面;在最后时刻得分)。
[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HU N6CK?wi7~O?=wgFroG]
仅凭字面意,“to break one's duck”非但和“胜利”扯不上边,反倒更易让人联想到“残缺不全的鸭子”,这种误解恐怕得归罪于该短语的“残缺表达”。
[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fq
{,AQN/@tVR_NFroG]
“To break one's duck”源于英国的绅士运动“板球比赛”,实际上指的是“to break one's duck's eggs”(突破零分)。在板球比赛中,击球手如果在一局中一球不进,记分员就会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上一个“零”。显然,“duck's egg”是对“零蛋”的戏称,而“break one's duck's eggs”则是指“突破零纪录”。
[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q\nve,n]7Y
WI{boFroG]
有趣的是,20年之后,大概是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人在英式“鸭蛋”(duck's egg)的基础上,创造了美式“鹅蛋”(goose egg)。在美国,“零蛋”常用“goose egg”来表达。
[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Z& s/pxpb3(Q~SWFroG]
[文章版权 禁止转载:考试与评价 Vscqp+[TNjKR+Fr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