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上”基本解决“上好学”成新目标
湖南今年将建1000所农村合格校
本报讯(记者 李伦娥)2008年,湖南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建设1000所农村合格校,省里为此将每年投入1个亿。湖南已将此项工作申报为2008年省政府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力争用5年到8年时间,将每一所农村校都建成合格校。
正在讨论完善的合格校标准包括校舍建设、装备标准、生均公用经费、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办学水平等,这些标准既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又考虑到湖南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
农业大省湖南,目前有农村中小学1万多所。近年来,尽管各级已投入十多亿元,基本完成了中小学校危房改造任务,2007年全省又顺利通过“两基”国检。但是,许多学校办学条件是不合格的,有的甚至连课桌椅都要学生自带。“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能满足,何谈建设合格校?何谈建设教育强省?”
在1月10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一向稳重的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动了感情。他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省“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建设农村合格校,就是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湖南要求,各地对照新修订的标准和有关要求,科学制订本地合格校建设规划,并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把合格校建设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抓好学生宿舍、厕所、食堂等生活基础设施的新建或改造工作,基本消除“大通铺”和校外租房现象。要加强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艺体器材等。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省里筹措了约1亿元的投入,不搞平均分配,而是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谁完成得多而快,就奖励谁,此项工作将纳入省里的“两项督导评估”。
记者了解到,此前长沙、常德等地已先行启动此项工程。如长沙,2007年明确将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和改厨(简称“三改”)列为政府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300个“三改”项目。此外,还投入1237.5万元,完成了一批危改和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全市60%以上的学校达到了合格校标准。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