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五十年成效显著
全国约十亿人基本掌握汉语拼音 已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有效帮手
本报北京1月25日讯(记者杨晨光)“假如没有汉语拼音,我一辈子都会只是一个文盲。”如今已是70多岁老人的山西省万荣县青谷村农民程宽牛,当年曾是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使用汉语拼音进行扫盲、推广普通话的代表人物。
程宽牛式的人物在青谷村不止一个,当时的青谷村人人学会汉语拼音,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被人称为“小北京”。像青谷村这样扫盲与推普的村庄在全中国已是千千万万。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汉语拼音推广50年来,对中国人的影响远不是数字所能表达的。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今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说,50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中对推行汉语拼音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汉语拼音方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秘书处确定为拼写中国地名、人名和中文的标准。
据悉,全国已有约10亿人学习并基本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成为电脑和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设备中中文的最主要输入方法,也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最方便、有效的帮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国外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和一些民间教授汉语的机构,普遍使用汉语拼音辅助学习汉语、汉字,国家汉办2007年向海外教学单位赠送的学习资料中,汉语拼音挂图赠出7992份,位列榜首。
已经103岁的周有光先生全程参加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工作,正如他所说,50年来,汉语拼音的应用扩大,快速惊人,原来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现在显著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原来主要是小学的识字工具,现在广泛地发展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原来是国内的文化钥匙,现在延伸为国际的文化桥梁。
据了解,今年2月11日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纪念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举办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包括播出电视专题片《汉语拼音50年》,举办纪念座谈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一定范围的汉语拼音知识、技能竞赛等。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