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政府埋单 实行对口就业
辽中免费职教惠及农村贫困生
本报讯(记者 刘玉)近日,作为免费职业教育的首批受益者,沈阳市辽中县潘家堡乡邵家村的李霞在接受两年免费职业培训后,将对口就业。和李霞一样,辽中县200名应往届初中毕业生中成绩较好、求知欲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且家庭贫困的农民子女也参加了该县的“9+2”免费职业教育,并且毕业后由政府解决就业问题。
据了解,辽中县每年都将财政收入的80%投入到教育上,但农村师资短缺、教学环境差等问题仍难以解决,每年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还不到30%,这就意味着70%的孩子毕业后将留家务农或进城务工。
为解决这些贫困农民子女“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辽中县委、县政府去年投入48万元,首批试点招收了200名学生,对他们实施“9+2”免费职业教育。从当年起,这些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职业学校,由县财政负责解决2400元学费和1500元饭费,而且学生毕业后政府包就业。
这样,辽中县农村贫困孩子在享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继续享受两年免费职业教育。同时,该县每年招收免费职业教育学生所需的资金将全部列入财政预算。
俗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免费职业教育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穷孩子的命运,而且还帮他们的家庭和所在的地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辽中县牛心坨乡的李旭阳当年因为家庭贫困,政府为他减免了学费,使他得以完成了在县职教中心铸造专业的学业,现在,李旭阳在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做质检员,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彻底改变了家里的拮据状况。据了解,为保证免费职业教育试点专业学生稳定就业,辽中县职教中心与沈阳及外地企事业单位实行“订单”培养,目前,职教中心与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等单位及辽中开发区部分企业签订了大量订单,并继续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充分利用沈阳近海经济区在辽中县建设物流中心和其他工业及配套项目的有利时机,加强校企合作及联合办学。职教中心还与沈阳地区及外地企业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在保证100%就业推荐率的前提下,力争实现优质就业;同时,延伸办学触角,有针对性地开办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专业。
为突出免费职业教育的实效性,辽中县在“9+2”模式的基础上,还将根据不同专业的难易程度尝试“9+1”、“9+3”、“9+X”等模式,并尝试学分制改革,分阶段完成学业,同时突出专业针对性和多元办学模式。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