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教育灾后重建项目开工1147个
大力推进校点布局结构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益众)记者日前从绵阳市教育局获悉,为了确保两年基本完成全市教育系统灾后重建任务,绵阳市教育系统抢抓机遇、争上项目,大力推进校点布局结构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截至11月底,已开工项目1147个,投资22.89亿元。预计到12月底,将开工项目1430个,投资33亿元。绵阳市教育局提出,将确保12月底之前,今年所有项目都要开工。明年3月底之前,全市教育灾后重建所有项目都要开工。
据悉,绵阳市目前已到位国家、省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和仪器设备重置专项补助资金共计7.1621亿元。截至11月25日,全市签订援建项目协议274个,协议资金13.4149亿元,到位资金3.3259亿元。截至目前,对口支援省、市计划投资17.54亿元,整体新建学校56所、部分重建学校27所,目前已到位资金4030万元。
绵阳市教育局提出,在灾后教育重建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绵阳科技城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二是把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县(市、区)城乡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紧密结合;三是把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紧密结合;四是把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调整校点布局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紧密结合。
目前,绵阳市各县(市、区)将教育重建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全新起点,科学规划、不等不靠、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梓潼县强力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县所有村小、乡镇中小学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江油市利用灾后学校重建的契机,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撤并村小60多所,合并初中、小学9所;涪城区争取到中央、省专项补助资金4532万元,已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配到47所学校,一批需要重建的学校,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勘、图纸设计、报建、开工建设;三台县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新增学校建设用地1478.8亩,签订接收援建项目17个。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