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加为收藏
安徽大学校地合作培养研究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19
本报讯(记者 俞路石)来自安徽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赵四明已经进入安徽省怀宁县的三官实业集团工作一年多了,这家公司正处于扩大规模实施二期工程阶段。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赵四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司人才资源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受公司委托,只身到合肥为企业招聘到高层次专业人才,一年间,该公司年销售收入同比提高31.6%。

  赵四明是安徽大学与怀宁县政府联合培养的首批研究生。安徽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创新基地,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启了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一年来,校地双方以基地为载体,加强沟通协作和项目合作,取得了“多赢”效果。安徽大学首批赴怀宁的10名研究生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成绩,在服务怀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安徽大学副校长牛立文说,推进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能够适应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共建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地方政府作为合作主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科技、产业等方面提出需求课题,安徽大学选拔相同或相近学科专业研究生赴地方围绕课题开展研究。这种培养方式密切联系实际,能够培养出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在培养机制上,创新基地实施“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在安徽大学导师和创新基地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以安徽大学导师为主,创新基地导师为辅。研究生在创新基地学习研究期间的科研成果属安徽大学与创新基地双方共同成果。在管理上,校地双方共同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由地方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学习科研平台及生活保障,并从创新基地选拔专门的辅导员负责基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怀宁的这段时间里,我已经完全适应了环境。结合我的论文选题《县域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的研究》,财政局柴绍副局长安排我协助作一项调研——‘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和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研究’,要求5月底完成。针对课题,我一方面上网搜索相关内容以了解形势及专家观点,另一方面经常浏览怀宁政府网,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统计信息》等,收集相关数据,力求对怀宁作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为深入实际调研做好准备。”刘昀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经过一年的创新基地建设,校地双方实现了‘多赢’效果,尤其对怀宁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初步显现。”怀宁县副县长李斌如是说。

  怀宁创新基地的创办,促进了怀宁县技术合作、人才培养意识的提高。安徽德琳集团的生物降解包装袋技术转化项目、安徽稼仙米业集团的蚕桑食品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等产学研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基地研究生们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关注国际国内变化的宏观环境,紧密结合怀宁实际,撰写了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提高了怀宁县决策的政策和理论水平。

  目前,安徽大学除在怀宁共建创新基地外,还先后与太湖、舒城、巢湖签订了共建协议,正在推动与来安、怀远、宣城等地的合作共建工作。学校正在开展2010年基地研究生选拔工作,预计派往基地的研究生将达到100人,涉及10多个专业,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黄德宽教授说:“随着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市、县加入到创新基地的行列,派往创新基地的学生规模将越来越大。”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英语辅导报语文学习报数学辅导报素质教育报考试与评价英语“四位一体”教学网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