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加为收藏
包天仁教授:缔造“仁者天下师者心”的教辅传媒航母
作者:梁继贤/报…    文章来源:传媒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3

前    言

    【Mediach.com】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传媒界开始活跃起来。媒体朝着多样性发展,对于人们来说,传媒已经不再仅仅是国家舆论工具,它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一个实在的部分。例如《英语辅导报》的出现。
   
    在85年后出生的人的少时记忆里,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份报纸:它不传播新闻,不解说时事,却在写写画画,A、B、C、D中陪伴着我们走过学生时代。从那时起,大家的脑海里就对报纸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原来,报纸可以这么做。
   
    (一)发源:“教育是核心,传媒是载体”.
   
    包天仁,吉林省通化人,满族,天仁报业集团的创始人,CEO.作为教师出身的他似乎更偏爱天仁旗下报刊和业界给他的称号:包老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这个从长白山下走来的小报社从最初的一份《英语辅导报》起家,如菊花开放,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全国,一步步壮大成了今天的天仁报业集团,也成就了自己“教辅传媒航空母舰”的地位。如今,天仁旗下已经拥有近1000多种媒体产品,发行触及面几乎覆盖全国的每个省市的各个角落;并且颠覆了媒体惯有的生存法则,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业界,人们将之称为“英语辅导报”现象。
   
    传媒中国网:在天仁的网站和您的博客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现代教育观点、方法的一些文章,包老师您作为一名学者,同时又是一名媒体的经营管理者,您是如何看待教育与传媒界的关系的?
   
    包天仁教授:其实,在以前,中央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叫做:“政治家办报办刊”.但是,我个人认为,教辅类报刊传媒应该是“政治家+专家”办报办刊,否则是办不了也办不好的。因为教育这个行业,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是在文化事业范畴内,它需要你有专业的经验和学术水平来指导整个教辅媒体的发展方向,而并非形而上学的一些想当然。这个传媒平台的导向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于教育来说,是起着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影响,其领导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教育是核心,传媒是载体。而在中国,所有的行业传媒包括新闻性的传媒往往存在宏观太宽,但是微观太窄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做事情不专。在真正面对应该好好把握的一些规律和该研究的自身发展方向的时候,它反而没有独立性,经常都是大家一股脑的跟风。不了解国际上、国内的各方面实际的情况,很多的说法都是今天这么说,明天那么说。结果是让行业思维和形式看上去更加混乱。而媒体本身在这种没有主张的情况下也变得没有影响力和思维力。这样一份没有思想,没有内涵的报纸,读者可能被误导,受众也就不见得愿意看你的东西。
   
    在5年前,我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行业性媒体,不管是教辅类媒体也好,专业媒体也好,都应该考虑“第三代报刊”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我第一个提出来的。例如我们的英语学习类报纸,我们就应该考虑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也就是我们的受众,怎么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是省时少力,而不是增加负担,使学习更难。他们是英语学习者还是英语使用者?如果是英语学习者的话,那么报刊办刊理念应该偏向于辅导学习;如果是英语使用者的话,那么办刊的理念就需要转变成提供学习资源,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而现在,我们很明确,《英语辅导报》的受众是中国的大、中、小学英语学习者。
   
    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认为,做教育媒体的人,尤其是领导人,就必须十分的专业,懂教育、懂教学、懂专业、懂办报办刊,而且有创新能力,走在行业的前沿,否则这个媒体就不会走得太远。
   
    传媒中国网:包老师,像我们这代人,从小是在《英语辅导报》的伴随下度过学习时代的,您可否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年前您为什么会想到创办《英语辅导报》这样一份报纸的呢?
   
    包天仁教授:可以。因为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时候我还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的一所中学当英语老师,一天到晚领着学生备战高考,深刻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需求。到了84、85年,我调转到通化师范学院,这个期间,我就在想,现在不在中学教学了,大学时间就比较充裕一些。所以,可以利用充裕时间来办份报刊来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学习英语。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例如我本身也有这方面的喜好,喜欢写文章,还写得快,所以我就想办一份报纸。
   
    我们创办报纸是在90年初,90年3月1号试办,目前为止已经将近19年的历史。但是办报这个想法是早早就萌生了的。在80年代中期开始策划,88年开始筹办这份报纸,于90年创刊的,如果头尾加一起大概有20年的历史了吧。当时,我还是通化师范学院的一个教师,创办这份报纸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有近十年中学教学经历,深刻的感觉到,中国的英语教学范围很大,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而咱们中国外语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语言环境,所以,教辅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可是,学生手里除了教材之外就没有别的一些能够实际帮助学习的教辅资源。如果没有适合的教辅,只是靠一本教材,英语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包括我在日常教学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个好的教辅资料会在学生平常学习中补充了很多教学中不足的地方。所以我想办这份报纸还是很有意义的。
   
    传媒中国网:您的报纸从84年设想直到90年创刊一直到走到今天,《英语辅导报》是怎样走到今天这样的一个地位并且发展成天仁集团的呢?
   
    包天仁教授:那个年代比现在还难,国家对于报刊创办和发行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英语辅导报》的出生是很艰难。刚开始创刊的时候,《英语辅导报》是没有刊号的,是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和通化市宣传部借给我一个已经被取消了的刊号先试刊试办,等于就是内部刊号,给我先用着。而且人也很少,都是兼职--包括我也是。因为大学里面还有很多课,本身作为大学外语部的主任,院里还有很多工作。总之,就是两边忙活。
   
    但是,我一直坚信,《英语辅导报》是很有前途的,并且会有很大的发展的。其实,当时有几份同类的报刊也在办,而且已经有5、6年的历史了。但他们都是几个年级在一起编印的,针对性都是不强;我当时看到这个问题了,觉得应该加强受众的针对性,所以一开始做《英语辅导报》的时候,我们在出手的时候就比较大胆,分得很细,率先将报纸分成各年级版--从初中到高中共是六个年级版。版数划分得多了,读者群也就比较明确,有针对性,这样,发行也会好做一些。所以,现在想来,那时其实已经在做媒体的分众化了。
   
    第二点就是我办报的宗旨、思想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对于英语教育,我一直坚持“双基”理论: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觉得基础教育还是应该放在“双基”上,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不能空谈能力,最后导致陷入“题海”的应试怪圈不能自拔。所以,在做《英语辅导报》的时候,我也很注重这一点,并且在同行业中做得更好、更系统,比较适合于绝大部分的学生去用。
   
    还有一点就是我当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我们是全国最早在非新闻报刊上用激光报排技术的教辅报刊,这个技术在当时整个吉林省也只有例如《吉林日报》这样的专业报媒在用。我们是用书版软件排中英文混用的报纸,很多同行当时还根本不懂得这个技术,当时北大的华光和后来的方正都很惊讶。
   
    通过由小变大,我们一步一步才走到了今天,《英语辅导报》连年被评为吉林省一级报纸,据新生代检测记录以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最新公布数据显示,青少年阅读的报刊主要分为三类:学习、体育、综合类。而在学习类报刊的阅读比例中,《英语辅导报》的经常阅读比例最高,是我国青少年经常阅读比率最高的报纸,每期发行量已突破1373万,其次是《电脑报》。其实这还没有把集团其他报刊等产品都算在内,而且《英语辅导报》是四开八版大报,并非四开四版小报。
   
    并且,英语辅导报社连年获“全国报业系统先进经营管理单位”称号,2007年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集体”奖和“全国十大行业创新报”称号。旗下的《考试与评价》(月刊)连续两届获北方优秀期刊奖,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双效”期刊。《语文学习报》是全国语文教辅类报刊中分版最多,规模最大的报纸之一,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期发行量已逾数百万份。《数学辅导报》和创办一年多的《素质教育报》的六个学科专版报纸发行量也超过百万份。除了这些教辅类报刊外,集团还编辑出版了《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月刊)、《英语考试研究》(月刊)、《语文教学研究》(月刊)、《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月刊)和《中国英语外语教师》报等专业学术类期刊和报纸,在全国拥有数十万中、高端读者。
   
    总之,《英语辅导报》能发展的这么快,并且最后成为了天仁报业集团,这和它的起步高是分不开关系的。我们注重的是为这个媒体长远考虑。在当时来说,是比较超前的了。近20年来,我们也在不断的加速,一直以来,我们以报媒来定位自己的。它是一份产业,更是一项事业,所以我们一直是对该有大动作来提升自己的机会从来是不遗余力。这有很多事例,比方说我们的科研,我们的国际交流,比如说我们其他报刊产品的开发等等,每一件都积聚着全集团上下的全部力量。
   
    《英语辅导报》能从东北的长白山脚下--吉林省通化市的这个小山水城市发展起来并且能够走向全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国内外有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并且把它称为“英语辅导报”现象。
   
    (二)发展:“《英语辅导报》现象”之面面观
   
    提起通化,很多人的表情一片茫然;但是,提起《英语辅导报》,大家的表情又会变成一片了然。《英语辅导报》乃至整个天仁报业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都市信息性报刊。业内对它的评价也保持在“奇迹”的定位上。那么,到底,天仁报业集团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魅力呢?
   
    传媒中国网:天仁报业集团在全国都有自己的发行渠道,如此庞大的发行面是怎么做起来的呢?
   
    包天仁教授:天仁报业集团的产品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例如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考试,不同的年级、读者,我们对《英语辅导报》做了一系列的改革。现在的《英语辅导报》已经有130多个版本,而且还在不断的扩版中,就像传媒界的人士所知道的那样,这是个受众分化的时代,不细化受众,竞争力就会受损。所以,除了将我们原有的产品做精做好以外,我们又开发了不少新的产品,如我刚才提到的《考试与评价》;还有新的学科辅导报刊,如《语文学习报》,《数学辅导报》以及其他七个学科统称的《素质教育报》等等;再有,我们的图书、音像出版也做得十分的成功。也是同行当中最早做的,并且拥有自己独特品牌的。例如《英语辅导报》和《考试与评价》都是国内第一个配有磁带音像的教辅报刊。另外,在母语教辅报刊中,我们的《语文学习报》也是全国第一个配磁带的。
   
    这些产品需要我们有一个成熟的发行渠道输送出去。我们的发行渠道主要有两个方面也是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我们直接通过读者--也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的直接向报社邮购或通过邮局订阅,这构成了我们的第一个发行渠道。后来我们逐渐进行市场化,运用了多元营销的手段,例如通过建立地方发行网络,就近的精细的服务开发,直销等等方式,目前为止,我们有接近10个发行销售渠道在做。我们不断完善和创新发行平台,虽然花费的力气比较大,但是从整个集团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样稳固的发行方式还是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
   
    传媒中国网:您提到了集团的长远发展,请问包老师,您是如何考虑天仁集团的发展趋势的呢?
   
    包天仁教授:天仁报业集团能成为全国各类报刊社中发行量最大的报刊集团,就是因为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想着几年后的几件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向着大的传媒集团方向去发展。天仁报业集团不是那种“拉郎配”的所谓集团。例如现在,我们所有的产品,从研发到编辑发行,这一系列事情都是自己在做,不假借外手,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我想,以后集团的发展依然会照着这个方向下去。并且会把它做大做强。实际上,现在,我们不仅仅做的是教辅类传媒产品,这只是我的一个出口平台,未来集团会以这个为基础,将触角伸向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形成教育、教学、教研、教辅“四位一体”体系,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我希望,我的传媒集团能够将这“四位一体”化。
   
    传媒中国网:那这种发展方向会不会离传媒越来越远呢?
   
    包天仁教授:不会的!传媒是我们的四位一体的出口、平台,并且,我们作为传媒的角色也是不容动摇的。现在的天仁报业集团是一个大型的教辅传媒,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教学研究NGO(非政府机制).我也希望,以后天仁报业集团能够也成为一个教育信息、教育新闻的一个平台。总之,我们要扮演的是新闻出版和文化教育相互融合的一个角色。我举个例子,就拿现在集团的近期扩展方向来说,除了出版、音像、报纸,我们现在正着手涉足广播、电视、新媒体。也就是,传媒这一块,我们不仅不会放松,而且会将面铺得更广。前段日子,我们已经成功接收了一家出版社。这对我们大量的音像、图书产品来说,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出口。再有,我们还正在和一批国内外的传媒企业洽谈合作。英语教学也好,教辅资料也好,都需要利用各种媒体把它的潜能发挥出来,包括现在诞生的新媒体,也未必不是一个教辅传媒的好的出口。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有了这种想法,而现在,是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传媒中国网:这些年来,您所带领的这支庞大的教育媒体在业界一直有着不凡的业绩,除了采编队伍的专业化,您认为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今天天仁的地位?
   
    包天仁教授:四个因素:一是人才的培养。目前,我们集团的全职编辑有500多人,全集团有700余人,其中有相当一批人员有研发能力。人才的培养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这个方面我们是全国同行业中做得最好的,我们用的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与国内名牌大学联合举办自己的研究生班,并且每年陆续派编辑、骨干人员出国深造学习,长期和短期不等,到目前,已有近30名编辑由集团全额出资派往英国著名大学学习应用语言学等硕士研究生课程,在集团各项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另外我们每年派出100余名全国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出国留学。每年光这笔人才培训费用就需700余万!这么大的投入也是为了集团长远的发展。否则,像现在很多的企业就抱着现等现要的态度,这其实最终损耗的是自己的实力。而现在的传媒业竞争压力也很大,我们作为传媒和文化单位的结合体,对这一点感触颇深,所以,在我看来,要想稳定长期发展,买房买地不如培养人才,培养专业的实力。只有专业的东西才能长久创业,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二是集团整个长期发展下来依然保持的创新能力。目前为止,我们集团在20年里已经开创了120多个全国第一,这其中包括新闻出版类的,教育类的,等等。这样的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教辅传媒中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报纸的扩版,在全国同类产品来看,我们做的最早,也做的最大。再比如说96年,报纸开始配备磁带,音像产品,我们也是全国第一个做的。我们每年投资上千万来做教研和培训,每年开展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教研、培训、师生活动和国际交流项目和活动。音像材料配合报纸这种形式刚出来时,做这种整合性产品是需要缜密的调研和实践,是要有勇气的,因为做不好就会赔进去,记得当时,就为了加磁带资料,还受到了国家邮政总局的责罚,要罚我们一百万!因为这个在当时是没有人做的,大家认为这已经超出了我们报纸的发行范围,属于违规。但好在我们与国家邮政总局沟通的很好,最后得到了邮政的支持,并作为创新典范向全国去推广,最后终于把这一片市场打开了。再有,发行方式上的创新,我们开创了报刊发红头文件按照教学时间进行跨日历年按学年征订,而在当时,报纸一订就得是一年,这样半路砍断式的征订方法闻所未闻。可是,最后这些我们都成功了,并且做得很好。所以,在我看来,创新永远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竞争力,你比别人快半步、快一步,那别人就永远都只能跟在你后面跑。创新的人累,但是跟着跑的更累。包括现在,我们每年都会有5、6个创新的项目推出来。
   
    三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促使大家支持你。我办这个报纸乃至后来成立天仁集团,就是为了捍卫我们国家自己的教育主权。我是从教育界起家的,现在又在传媒领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在我看来,天仁和其他的传媒一样甚至要比其他传媒单位更具有社会责任心,因为它是以教育的眼光看待世界的。首先,英语也好,母语也好,都该是学习者并重的东西,故而,我们的报纸并不仅仅是营利的工具,我们的目标是使得它们成为学习者的良师益友,有了这样的社会责任,那做起事情来就会有了一定的原则。正是从国家教育责任上来考虑事情,我们出手动作大也理所当然。例如,每一年,我们都会拿出1000万到1500万元去做教研和培训。前两天,我在上海迎回来第20批中小学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的40名中小学外语教师学成回国。这个奖学金项目一直是天仁报业集团全额出资做的。这件事情也许对我,对集团没有好处,但对国家有好处,这些老师回来后,每个人一年至少能带100多的学生吧?用他们学到的东西去改善中国的教育质量,我认为值得。但这需要每年600万元的真金白银呵。从2001年起到现在已学成回国近800人了。古今中外,任何国家、企业、个人没有花这么多钱搞普通教师出国培训这种不计回报的项目。在每一次国家大的事件面前,天仁都不遗余力的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98年的洪水,08年的四川大地震,都是这样,我们捐出了价值千万的教辅报刊给灾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温饱之余不在学习上落在别的地区同学的后头。
   
    四是科研能力,这个我们可以和国内的任何一个报刊社、出版社来比较,在研发方面我们做的都是最好的。在非官方的教研机构当中,我们的投入也好、规模也好,都是冠首。我们的科研活动在最初创报的时候就一直在做,在最近的十年内渐渐发展成了一定规模。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教育教学的理念、规律、路子和方法。因为我们办的是教育类的报刊,所以对于教育脉搏的把握可以说是我们生存的一个指南针。我们报业集团的这一千多种产品都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引领下来确定发展方向。并且要用研发来设计新的媒体产品。反过来说,科研软实力的存在也给我们的各种产品加入了科学的分量。也就是说,我们的报刊等产品都是有思想的,有特色的产品。比如,我们的英语报、刊、图书、音像产品都是以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来编辑的。从大了说,这也是在通过这个科研软实力来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也好,一个行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它的科研能力大小,投入多少,决定着它的近期成就和长远的发展。研发能力既是先发优势也是后发优势。可以说,天仁报业集团的科研团队是我们集团的think tank(智囊团).未来,我准备还要把这个机构扩大一些,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影响全国的教育发展方向以及全世界的学术研究。
   
    传媒中国网:我们知道,报纸的发行实际上是“二次销售”,即用发行量换取广告投放,通过广告赢利,而在天仁的产品中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痕迹,包老师可不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天仁报业是如何盈利的呢?
   
    包天仁教授: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报纸发行,这在国内外的传媒行业中都比较少见。但我们做到了,我们90%的收入在报纸上。准确来说,我们就是“渠道为主,发行为王”.但是,这不代表我们排斥广告。我们的报纸现在已经开始植入一些广告,但接受的广告量不是很大,但在全国同行业中我们承接的广告量和全年的广告额是最大的,但大部分的广告还是自己的产品。别的广告我们做得比较少,因为我们可以说既做的是传媒,同时做的也是教育,如果出现虚假广告,受害的是学生和老师,我们不可能再分心去考察广告的真假的时候,如果有了这样的事件发生,不仅损害了天仁的威望,同时也损害了我们的受众利益,在我看来,这是得不偿失的。
   
    但如果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认证后,确实是好的符合青少年消费的产品,我们还是会去考虑做的。不过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广告收入在我们的产品收入只占很小的份额,每年也就二百来万。但是我认为,这一块市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对于我们的报纸来说,发行量、影响力都在那里放着,所以我们对这一块“蛋糕”也会渐渐抓起来的,做大些。不过我们是在谨慎中求进步,现在有很多的广告商来找我们。只要有好的,我们也会很乐意去合作。
   
    (三)前行:行业洗牌风雨欲来,天仁一定能站得住。
   
    传媒界并非一马平川,随着经济、科技的变化。传媒作为市场的一面镜子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面对大浪冲击之时,天仁该如何面对各方压力和挑战?
   
    传媒中国网:去年年末开始至今的报纸涨价风波席卷全国,有一些城市的报界已经同城提价,那么,作为教辅类报刊,天仁的报纸有没有受到影响?如果有,包老师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天仁报业集团是如何应对的?
   
    包天仁教授:去年我们的再生新闻纸价是4000多元一吨,但现在就是5000多甚至6000多一吨了,这样的话,我们的成本就增加了20%左右,特别对于我们这种主要收入是报纸发行收入而不是广告的媒体来说,影响可想而知。但对于我们这些传媒企业来说,我们也有自己的打算,像我们天仁报业,一直以来用得都是最好的新闻纸,用美废再生新闻纸每一吨和同行相比要普遍贵好几百块,他们用二类、三类的国废再生新闻纸,我们用一类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对纸价提升无动于衷。在同行当中,我们是第一个提价的,幅度在40%左右。但发行量还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因为我们的读者群是很稳固的,底下的那些学校、师生,他们认的是这个品牌,看重的是你一直以来的质量,包括内在(内容)质量和外在质量。同时,有很多读者也认为,天仁报业敢于涨价,也说明了天仁报业集团的实力和报刊产品的质量。这就是人们的品牌意识。
   
    同时,由于我们的服务、产品的加大投放力度,所以在销售这一块还是处于有利地位的。因为我们给了学校、老师、学生和营销网络很多的优惠和免费赠送产品等待遇,反而在竞争中帮我们稳固了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
   
    对于纸价涨跌,我认为以后纸价会降一些,但不会降太多,因为传媒上游的这些纸浆成本一直在涨,资源利用是有限的,想要一直降是不可能的。当然了,如果纸价回落了,我们会酌情来调整价格的,但是,现在看来我们降价可能性不大。这个价位我认为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纸价的增加对于其他教辅报刊来说,这个竞争压力就比较大了。它们成本没我们高,竞争价格比我们低,但是其实日子恐怕不好过,他们还不太敢涨,因为在没有自己的核心实力的时候,涨价就意味着失去最大的竞争优势。
   
    故而,我认为,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可能带来的是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局面。那些弱小者被淘汰出局是迟早的事情。
   
    传媒中国网:现在很多文化产品面临“盗版”困扰,我在网上也搜到了《英语辅导报》关于版权被侵害的声明通告,那么,对于打击盗版、文化侵权事件,包老师可否和我们谈谈您的看法?
   
    包天仁教授:天仁产品被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在报纸杂志上,我们的图书音像也面对这样的侵袭,比如《英语奥林匹克》这套竞赛丛书,是我们费了很大劲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出版署和奥林匹克组委会授权做得一套丛书,因为全国大、中、小学生英语竞赛都是我们独家发起和承办的,这套丛书是最权威的,也是教辅类书籍中卖得最好的一套书。但是,现在据我了解,市场上这套书的盗版很多,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竞赛辅导图书竟有十多种,有很多的做图书的公司盗用我们的题目和书名等等,盗用我们的知识产权,因为我们的竞赛题,试卷本身已经注册,都受到法律的保护的,但是,他们却肆无忌惮的盗版滥用,这样,使得我们正版的图书发行受到影响,每年大概损失几千万。可以说权益损害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强烈谴责这种危害市场正常竞争、没有职业道德的行为。
   
    像我们这样的报刊,我认为要想缓解这样的损失。就目前来说,我认为如果从企业自身角度去说的话,根本的方法就是你永远跑的比他快,不断创新。盗版永远只能复制我们旧的东西,跟着我们走;第二是我们要运用一些手段来极力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因为盗版利用了我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复制了我所拥有的自我研发的产品成果,例如报书名字取得十分相似,假冒我们报纸的名义在全国卖,这样就抢占、危害了我的市场份额。天仁作为教辅传媒的排头兵,我们在领跑的同时,也不能一再容忍别人对我们知识产权这样的侵犯。必要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媒体舆论甚至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会积极揭露他们的丑恶面目和阴谋手段,促使整个行业在这个方面的规范向标准化、正规化靠近。
   
    我曾是全国外语报刊组组长,现在您说到联合行业的整体力量来打击盗版,但是行业内部有利益竞争,各家不愿意看到有人领导。所以我们基本上是在竞争中促发展,我们当然希望能把大家联合起来,大家一起探讨行业的发展,市场营销的问题。但目前看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实际上我认为可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自然调控合力来对整个行业进行监管,这样会让混乱的市场好很多,维护行业发展秩序和广大读者的利益。
   
    传媒中国网:您的赢利来源于渠道,可是您的支出一样也有很多。在面对金融危机大家都在扎紧荷包时,您考虑过成本控制的问题吗?
   
    包天仁教授:说到成本控制,原来在这方面我们不是太注重的,但是从近两年行业的波动来看,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这个问题了,比如编辑的费用、印刷的费用、稿费的费用、发行的费用等等,该节约的我们也会去算一些细账的。不过该掏的钱还是要掏的,质量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位的。例如,邮发的成本在我们近期来看,没减少还增加了。稿件如不采用自由投稿,不付稿酬,要版面费或者像有的报刊那样抄别人的或抄网上的而美其名曰“原汁原味”,反而坑害自己又坑害读者。所以,我认为要生存下去,控制成本不是主要工作,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还是提高报刊的内涵质量,以独一无二的质量和特色来扩大市场和发行量。所以,我们的产品链一直在增加,也就是为了能互相弥补在市场占有上的不足。以《英语辅导报》为龙头带动其他产品。别看它们现在都是副业,但是每一个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正是由于这样,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最强。这也算“航空母舰”优势吧。
   
    传媒中国网:天仁现在的产品多是传统媒体,而外界现在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包老师有没有想过以后和新媒体合作呢?
   
    包天仁教授: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做了,除了整合传统天仁报业集团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四大媒体的优势外,早在4、5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在研发掌上电脑。很快就会全线推出。并且,正是看到了网络的优势,所以我们进一步扩大网络布局,现在我们已经有了9大网站。广播电视那里,我们也不落于人后,十年前我们就有了自己专业的广播电视人才在做了,教材的开发研究我们已经开展10年之久了,这些都是长线产品,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和研发过程,我们在不断积聚力量争取早日推出产品。
   
    但是,我们的主要精力不会放到对新媒体的试水上,而是注重于把产品内容做整合,使之变成新的资源。我想,在目前这样的新媒体泛滥、技术却不太成熟的时期,保守一些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产品的内容和科研上,它的表现形式,我们的选择会自然的偏向成熟媒体。
   
    传媒中国网:国内的教辅传媒企业也不少,但却很难像天仁报业集团一样有大的发展,包老师可不可以和我们谈谈,相较于同行,天仁报业的优势在哪里呢?
   
    包天仁教授:教辅类媒体大部分都是同质化的,而我们却是与众不同的,实际上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因为我们的理念、内涵跟别人不同。比如说,我们的《英语辅导报》的理念是外语学得的理念,而别的报刊是“二语习得”的理念,正是主张的教学辅导方法不一样,所以,我们所采用的报刊编辑方式啊,采稿内容和教法学法的指导等也是不一样的。再有,我们同类的报纸在版面内容上相比多了一倍,且有自己的教学法做指导,正是由于内容、品牌等优势,我们也敢于在同行中理直气壮,并且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状态。我认为,我们的产品不能做成低质产品。质量低劣,倒赔钱的报纸还是有很多的。所以,把产品质量做好,也是促进发行的一个有效方法。
   
    (四)未来:上市可能会推动天仁走向世界
   
    现在,很多的出版社都在谋求上市,文化传媒业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那么,作为业内龙头,对于未来,天仁报业集团又有着怎样的打算和规划呢?
   
    传媒中国网:现在,媒体细分是不可逆转的行业发展趋势,教辅传媒就是传媒领域中的一类,作为这一行的专家,能否和我们谈谈您对教育传媒发展趋势的看法呢?
   
    包天仁教授:教辅传媒实际上还可以再继续细分的。这个细分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受众群再进一步准确化。比如,我是英语的,他是数学的;我搞同步的,他搞中高考的;我搞报刊书籍,他搞音像等等。但是,我认为,一方面,报纸细分的确是值得提倡的,我们提倡媒体的“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倡它的资源整合,也就是说要形成规模才能成气候。传媒界再怎么细分,集团化是必经之路,否则,力量分散,不仅是做不大的问题,而且,它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很差。实际上,我觉得,传媒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单一的、长久的做一项的话,实际上是把媒体的力量给弱化了。
   
    所以,我们天仁报业集团,横跨几种媒体:报刊、图书、广播、电视、音像、网络。我们要做的是“大教辅传媒”的概念。不久的将来,为了更好的对市场进行挖掘,教育传媒行业也必然要走向资源整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而且,越是这样竞争的越激烈,行业的发展也就越快,否则,弱势劣质的东西一直存在,挤占了行业的生存空间,导致整个行业的生存能力下降,行业的整体发展力也会受阻的。
   
    传媒中国网: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同志对吉林省的新闻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充分肯定,并叮嘱要不断深化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扶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与此同时,我国的出版界大环境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包老师您认为这些大背景会对天仁报业集团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包天仁教授:天仁报业集团,它既属于教育界,也属于出版界,同时也属于传媒界和文化界。它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企业实体。所以,王珉书记的话对于我们来说,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我很赞同王珉同志的观点,他应该算是省级领导中比较了解文化出版工作的一位领导人。这可能跟他当初在江苏当副省长的时候分管这一块的经历有关系吧。他到了吉林省后还专门来到天仁集团做过视察。视察过后,对我们集团的发展非常欣赏和看好,连续做了四次重要批示。他认为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劲头在中国的传媒界来说简直是个奇迹。并且给我们指示我们要抓紧改制上市,做大做强,把我们办成吉林省在全国的样板企业。而我们现在也正在这么做以谋划改制上市,并且一直做的比较顺畅。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现在对于出版业的关注有很多,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我们发展自己的契机。就拿刚才的上市的事情说,我们谋求的是整个集团的整体上市,而非一个部门,一个分支公司的上市,并且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整个集团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好,赢利空间也很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提早上市,提早做大做强。
   
    希望有一天,天仁报业能够不只是国内行业翘楚,上市可能会推动它走向世界。
   
    传媒中国网:您作为一个媒体人,请说说您对媒体现状和发展的看法。
   
    包天仁教授:进入传媒行业以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的媒体发展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媒体业的发展规模小,影响度也不够高。虽然我们国家对于媒体喉舌有着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的去放任所谓的“媒体自由”,在这方面,我认为国家的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只是我们没有运用好这些条件。媒体同行们大有可为。但是,我们很多的专业媒体也好,行业媒体也好,能表现媒体核心思想和有价值信息的地方做得不够专也不够深,这就导致了读者对你是可看也可不看。有些媒体也就没有多少存在的意义,甚至受众可能还会受到一些误导。我个人比较喜欢读《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这样的报纸。我认为,作为媒体,该说话还是要说话的,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维护大众乃至国家利益。但是很多报刊媒体假、大、空的东西太多了,这样无形中也会丧失掉自己的受众。为一时利益损害长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做媒体,现在也好,未来也好,质量仍然最重要。不久前,在《南方周末》上看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对我国新闻出版改革下一步的预测,我们感到欣喜若狂,从中看到了天仁报业集团的光辉发展前景。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锐意创新,再创辉煌!

(全文完)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英语辅导报语文学习报数学辅导报素质教育报考试与评价英语“四位一体”教学网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