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卢梭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天真主义”者。他对人类美德的信任与礼赞不但天真而且浅薄。他终生都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孩子的单纯与善良。
在近代思想家中,对人类精神影响最大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达尔文,另一个就是卢梭。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为人类提供了世界观(演变的)和历史观(进化的),卢梭的契约学说为人类提供了伦理观(契约的)和价值观(天赋人权、权利平等)。
作为一个骂骂咧咧的反抗者和批评者,后人难免将卢梭想象为阴鸷而又刻毒的恶魔形象,甚至将他想象为看透世界的虚无主义者。然而,事实与此相反,卢梭不但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还是一个浅薄的性善论者。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与磨难,忍受过那么多的歧视和凌辱,可是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到一个坏人。他认为人类和社会是坏的,个人却是好的,有时候个人变坏那是因为受到不合理的社会伦理关系的玷污和摧折。
只有那些内心的善良强大到足够博得自己信赖的人,才会相信人性中的善良是占主导地位的,才会相信人类可以仰仗自身的美德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和人间幸福。从卢梭的眼神之中,我们可以相信这是一个绝顶善良的人。感谢卢梭同时代的画家对他的敏锐观察、深刻理解和准确描绘,为他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眼神。在启蒙时代诸多大师之中,只有卢梭有这样慈悲的眼神。
卢梭的性善论主张和道德化倾向都有点像孔子,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注于社会伦理的思考和建树也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但他们的价值观有着某种对立,孔子希望在等级秩序中落实每个个体的身份和位置,卢梭要求以所有个体的平等为前提建立社会秩序。这个源自内心善良的愿望弥补了卢梭的天真和浅薄,使得他的思想具有深刻的震撼力和永恒的精神魅力。
【品读】
卢梭崇尚自然,年轻的时候喜欢远途旅行,他觉得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是一件美事。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也许正是因为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品性让他写出了那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他那民主自由的思想也因此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但不幸的是他的这本风靡全球的书当时被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当廷列为禁书。
卢梭历经坎坷,遭受许多磨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世人,相反,也许还是因为他崇尚自然的品行让他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在他看来,对儿童的教育应该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
从卢梭的眼睛里,我们感受到了人类天然就具有的善良本性。大师的眼睛告诉我们人类的未来应该是挖掘善良,弘扬善良,抵制邪恶!
河南 刘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