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数学“课程焦点”出炉 |
|
作者:李 茂 文章来源:小学教师版07—08学年度上学期第8期 点击数:237 更新时间:2008-2-26 15:32:11 |
|
“数学战”停火 基础重获重视
在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发布全国数学标准17年后,一个内容更加集中的新指南在2006年9月中旬问世.
这份题为《幼儿园到八年级数学课程焦点:寻求一致性》的文件,确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数学技能与知识,即“课程焦点(Curriculum Focal Points)”,其目的是帮助学校把数学的重点放在基本技能上.
“课程焦点”在发布之前接受了众多数学专家的审阅,其中不少专家曾对该机构过去对待基础技能的态度非常不满.这份文件反映出的是一种弥合冲突的努力,力图把重点集中在那些大家能够达成共识的关键的概念上.
曾对NCTM的数学标准严厉批评的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R·詹姆斯·密尔格兰说:“我相信这份文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课程焦点”的14位外部评审员之一,密尔格兰希望它标志着“数学战”的结束和一个新的合作时代的到来.
NCTM曾于1989年发布全国性的数学标准,虽然没有强制性,但却是很多州制定数学教学标准、设定学生学习要求的重要指南,而州的教学标准通常是州统考的依据.问题出在各州的教学标准千差万别,有的州给每个年级的学生设定的要求达到了近100个.“课程焦点”的出台,便是希望能够帮助州和地方的教育部门对标准进行瘦身.
“各州和学区都在寻找指南.”NCTM主席弗朗西斯·芬奈尔先生说,而“课程焦点”就是指南.
只是解决“教什么”,不解决“怎么教”
芬奈尔表示,“课程焦点”并不取代原有的NCTM标准,而是标准的一个延伸.因而在“课程焦点”中,原有标准所涉及的内容与“焦点”的联系得到了专门的标注.
“课程焦点”的发布,正值美国联邦政府对改进中小学理科教育高度关注.决策层认识到了培养高技术工人,提高美国全球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性.工商界领袖正在游说国会采取措施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还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理工类专业.
NCTM的这份新指南可谓正中了决策者的下怀.今年早些时候,布什总统组建了国家数学顾问小组,这个由17人组成的小组将在明年拿出提高美国数学教学质量的政策建议.而NCTM的主席芬奈尔就是该小组成员之一.小组负责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前校长拉里·R·福克纳在9月初表示,小组的下一次集会将听取关于“课程焦点”的报告.
“课程焦点”共有9位作者,除了芬奈尔外,还有在职和退休的数学教师和有关学者.它的内容仅限于课程,而不包括教学策略,也不包括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制定“课程焦点”的目的只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不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对于每一个年级,“课程焦点”都有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的描述,分为数及运算、基本代数、测量和几何四大类.年级越高,对这几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
共识多于分歧
到目前为止,NCTM在教育界影响最大的文件就是1989年发布,2000年更新的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这个最初长达258页的文件为幼儿园到高中十二年级的学生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要求.
但NCTM的标准一直都在受着家长、教师和大学里的数学家的批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该标准太不重视学生对基本算术运算的掌握和对基本的数的知识的记忆,例如对一些简单乘除法的自动回答,而对一些不甚清楚明白的概念性技能则偏爱有加.批评者认为,这种错误的方式已经被很多州学去用在了标准的制定中,并进入了学校的课堂教学里.但是,捍卫NCTM标准的人却对这些意见置之不理,他们认为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数学课过去一直依赖于训练和机械记忆,未能培养学生在不同情景中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近些年,双方都认识到这样的争论是不具建设性的.任何数学教师和数学家都清楚,学生既需要基本技能,也需要概念性理解.
一些观察家认为,最近几年“数学战”有停火的迹象.冲突的缓解集中体现在去年发表的一篇论文——《K-12数学教育共识的达成》上.在这篇论文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密尔格兰教授在内的学者们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达成了共识.
“我们已经认识到,在低年级,真正要紧的数学主题数量相对较少.”密尔格兰先生说.“课程焦点”的着力点在于把这些重要的主题圈出来,而不至于变得无足轻重.
通观“课程焦点”,批评者指责老标准所忽略的技能得到了直接的反映.
但芬奈尔并不承认“课程焦点”体现了NCTM在数学教育上的转向,他表示NCTM一直都认识到培养学生记忆基本数学知识与步骤的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以前还不甚明确的话,我们现在就在强调.”他说.
NCTM的前一任主席凯茜·L·西莱也为“课程焦点”的编写出了力.她说,“课程焦点”会促使一些州对他们的数学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但她并不认为这份新指南将熄灭所有关于数学教学以及哪个年级该教什么的争论.但她相信新的指南至少可以使讨论的范围缩小.
“也许我们还需要再讨论15年才能更加清楚地明白每个人究竟在说什么.”她说,“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我们真的是共识多于分歧.”
(摘自《中国教师报》,有改动)
|
|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
|
|
上一篇文章: 语文与数学的有效整合
下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怎样评价学生的作业(一)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