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数学辅导报社网站 >> 编务中心 >> 小学编务 >> 小学报纸网上读报 >> 小学教师版 >> 正文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小学教师版07—08学年度上学期第9期 点击数:373 更新时间:2008-2-27 16:11:23

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马济民

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的感悟,即对数的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驾驭数的能力.具体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等等.数感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会很自然地出现.比如周恩来总理用“18元8角8分”这个答案,巧妙地答复了外国记者“中国银行一共有多少资金”的问题,这不仅是“偷换概念”的典范,更是一个数感的综合运用的例证.因此,在教学中“数感”的培养很重要.那么,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但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这时我们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去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这个观察、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联系生活和数学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切地领会数学的某些概念实质,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二、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合作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1. 动手实践,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抑制了学生好动的天性.实际上学生“动”的过程是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到的成果更形象、更深刻,而且还能在尝试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 动口阐述,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这里的“动口”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表达,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再现,是数学思维在头脑内的抽象概括.这是将数学知识内化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对数感的表达能力.

三、通过解题的思维方式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并不是仅仅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一般的解题流程为“深入观察——分析综合——选择方法——多样检验”.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具体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深入观察题的类型,然后分析条件与问题间的联系,再灵活选择简便而有把握的方法来解题,最后的检验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逆向检验,也可通过一题多法来检验.如此经过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良好的数感,形成自己的解题习惯和方式,教师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了.

总而言之,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意识地熏陶学生,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数感.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主办单位:中国数学会 运营单位:数学辅导报社

    联系电话:0435-3940500/01/02 传真:0435-3940503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西昌工贸开发区2号数学辅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