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省委书记省长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
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对广大教师给予深切关怀和寄予殷切期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国运振兴,系于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将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9%,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第6位;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蔚成风气,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成为推进科技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坚实基础,成为富民强省、振兴吉林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现在,吉林省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吉林省第九次党代会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前移,人均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依靠科技教育和人才,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理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兴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教育事业,为吉林振兴和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吉林省于1998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在全国较早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办学工程,有效地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我们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列入为百姓解决的“八件民生实事”之一,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32万名中小学生学杂费,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春季开学前,已经将8.6亿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全部拨付到位,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教师、学生的热情欢迎,他们赞誉说:“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明年我们要继续强化政策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程,认真解决由于经济状况、教育基础不同造成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加快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二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急需大批高技能职业人才,促进城乡就业也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职业教育摆上突出位置,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学生数比上年增加1/3。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7所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校。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百强校”建设工程,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教资源整合,发挥社会力量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吉林省普通高校已由2000年的35所发展到44所,2006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3.5万人,在读研究生4.1万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紧紧围绕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调整和改造。抓好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引导和支持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积极引导和组织高校科技力量,围绕重点领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行重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教育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构建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新体制,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共同发展教育事业,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兴业”战略。把教育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按照优先发展的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时,把教育作为重点领域,强化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步骤时,明确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推动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措施时,把优先发展教育的措施办法具体化,把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吉林省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年来始终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实现了教育经费的稳步增长。2006年,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比上年增长18%,省本级安排基础教育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16.1%。我们要继续把对教育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证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同时,高度重视教育领域民生问题,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
第三,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引导,使公共资源像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剧场、运动设施等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培养需要,为加强德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使教育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吉林省省长 韩长赋)
《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4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