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建说,生源地助学贷款是由学生凭录取通知书在户籍当地金融机构办理助学贷款,金融机构直接将贷款发放给学生家庭的贷款方式。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金融机构能充分调查学生家庭状况和信用状况,借款学生的家长作为子女的担保人,可发挥家庭亲缘关系的担保作用,解决学生离校后联系不便等困难。
郑家建建议,学校、银行、社会保险、公安、税务等部门联合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收录每一借款学生的信息、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还款信息,形成信用记录和数据共享,形成威慑机制。
郑家建提出,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为助学贷款呆坏账提供风险补偿来源,解决承办银行后顾之忧。政府、学校和社会都是助学贷款受益者,应当承担相应风险,风险基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可按每年学生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拨付,高校按每年学生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并积极筹集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郑家建建议,银行可制定灵活多样的贷款方案,如“分期定额”、“定期定额”、“分期不定额”等。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