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加为收藏
江苏宝应把“村官”都培养成大学生
作者:FroG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6

  本报讯(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高钱)大学生当村官,是时下热门话题之一。而记者日前在江苏省宝应县采访,却听说当地正在实施一项“把村官培养成大学生”的计划——用5年时间,把全县40周岁以下的村干部全部培养成大学生。

  胥元东和儿子一起考大学,是“宝应论坛”上大家竞相讨论的一个帖子。胥元东是鲁垛镇鉴青村党支部书记,去年8月,三口之家突然“冒”出了两个考生,他参加省成人高考、儿子报考军校,父子约定:相互鼓励,争取双双“跳龙门”。4个月后,胥元东率先以高分通过了省统一成人高考,成了江苏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

  和胥元东一样,宝应县共有131名村干部首批通过了统一的培训、考试,成为了该校的大学生。

  宝应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刁顺勤说:“不同于以往零散式的培训,这次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该县把村官培训纳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考核内容,规定2010年前任职的40周岁以下村干部,到2015年年底必须要有大专学历。

  从“村官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宝应县委党校与江苏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合作开办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15门课程中既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写作等公共课,又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农村经营管理等专业课,学习期限为两年半。

  “有危机感,不学不行。”射阳湖镇马墩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权说到报考的初衷,毫不讳言。“光把村里几千亩田种好、把村务处理好还不够,要懂经济、会发展。自己不带头致富,在群众中就没有说服力。”47岁的鲁垛镇何家村党支部书记方如顺主动要求上大学。方如顺前年流转了60亩地,规模化种植大棚蔬菜。离开课本30年后重新走进课堂,他想向老师请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投资和产品营销等知识。“60亩地种‘一麦一稻’一年收益是3万元,而种大棚蔬菜却是60万元,20倍的对比,群众看得见。”

  为鼓励更多村干部考大学,宝应县采取学费先由个人垫付,按时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后,从县里“村干部教育培训基金”中列支,全额报销的方法。接受采访的村干部纷纷表示,上大学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要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真本事,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能力。

  “在把大学生培养成乡村‘青春领头雁’的同时,帮助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到大学进修,做好‘双面绣’的文章,有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带头人队伍,率先垂范带富一方群众,改变农村面貌。”刁顺勤向记者道出了对村干部上大学的看法。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英语辅导报语文学习报数学辅导报素质教育报考试与评价英语“四位一体”教学网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