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加为收藏
“修学游”纳入教学计划是否可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7
北京市旅游局今年将启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修学游”,并准备与有关部门协调,将“修学游”纳入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计划中。“修学游”能否在大中小学中推广?能否将其纳入大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修学游”的倡导是否恰逢其时?为此,记者走访了旅游、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请他们就“修学游”谈了各自的看法。

  旅游系统态度积极

  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顾晓园说,今年将启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修学游”,即利用寒暑假,推出一批适合青少年“修学游”的旅游线路,组织学生出游。他说:“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力争突破政策门槛,将‘修学游’作为社会实践学习,纳入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计划。”

  据介绍,北京市旅游局、教育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10余家单位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北京市修学旅行指导委员会”,主要是对国外来华“修学游”进行管理,并连续几年举行过修学旅游研讨会。

  北京市旅游局市场一部处长李学敏说,当前推出“修学游”,一是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旅游,拉动内需;二是培养国民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开拓青少年视野,加强其社会实践方面,还是很有意义的。旅游部门非常希望能够在大中小学中推广“修学游”。

  教育部门“冷热不均”

  与旅游部门积极倡导“修学游”相比,学校、区县和教育相关部门对“修学游”的态度则是“冷热不均”,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和明确的管理办法。

  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李永生说,与修学旅游内容有关的活动在不少学校中早就有了。李永生认为,这种修学旅游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或是纳入综合实践课的校本课程;另一类是商业性质的修学旅游,由旅游部门或旅游公司组织,按旅游行业标准收取费用。据他分析,目前北京市旅游局有可能推广的是后一种。

  而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藻则觉得“修学游”不新鲜,她说,像东城区史家小学、25中等学校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市内游、省际游,甚至多次走出国门。拆开来看,“修学游”是3个意思,进修、学习、旅游三者兼有,密不可分。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是开展“修学游”较早的学校之一。该校校长张德庆说,学校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开展的“人生远足”活动分为京郊、省外、国外3个部分,每个部分每学期安排3至5个主题。“人生远足”活动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也是所有学生必修的正式课程。

  记者从北京市教研部门了解到,“修学游”目前尚未纳入学生学分。据介绍,北京市在推进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时,曾有过这方面的考虑,即让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修学游”活动,但最终没有写入方案。据悉,今年四五月份,北京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市级培训上集中展示一些在“修学游”方面做得好的学校,把他们好的做法在北京各所学校中加以推广。同时,教育部门也在考虑将“修学游”作为综合实践板块纳入学分,将“修学游”纳入“社会大课堂”的课表中。

  推广难在整合与协作

  教育、旅游部门能否联手推进大中小学“修学游”,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作为学分?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各方反馈是,在这个推进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是“修学游”的安全保障和经费来源问题。

  北京市一名中学校长说,现在安全问题很棘手,有的学校连体育课都不敢上了,还敢组织“修学游”吗?另外,“修学游”肯定要收费,物价局能够批准和列入学校学生收费的目录吗?

  “‘修学游’肯定会有费用。”李学敏说,国外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如从高中生入学学费中留出一部分用作“修学游”备用金,同时,学校、教育部门也相应出一部分费用等。

  据介绍,目前北京部分区县在“修学游”管理上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程序。“修学游”的自主权在学校,组织“修学游”的学校要将外出集体活动的人数、地点以及相关旅游部门的资质,组织出国的要有对方的邀请函等上报主管科室,并上报教委主任办公会批准。同时,要求有安全预案,学校、家长、学生要与旅游公司签订“一对一”的安全协议。学校和个人也要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协议等。

  “安全问题可以有多项保障,缺什么制度可以制定,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解决。关键是旅游、保险、教育等部门如何整合与协作。”李学敏说。

  ■本报记者 赵正元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英语辅导报语文学习报数学辅导报素质教育报考试与评价英语“四位一体”教学网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