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加为收藏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介绍说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4

 

 3.“四个板块”的结构设计

    每个单元,都分为4个板块:教学建议、精读课文、泛读导引、单元作业。

    教学建议对本单元教学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提出参考性建议。这

    只是些提示性建议,文字量很少,但值得重视。因为这些建议反映的是依据本单元内容如何组织各类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的一种具体考虑。尽管教师不一定按这种具体考虑去实施,但其中反映的某些原则是有普遍意义的。而且有些原则,在这个单元体现,在其后的单元往往不再重复。

    精读课文处在本套教材的核心位置。相对于与本教材配套资源(如“教师

    用书”中的“泛读备选”、各种练习,如“光盘版”资源库)来说,本教材是“核心资源”;相对于每个单元的其他3个板块来说,“精读课文”是“核心资源”。

    精读课文在教学中的重点要求是“精”,是去粗取精,深入理解,探幽发微,与作者进行深层次沟通的意思。但“精读”,却不一定要求对一篇课文从头到尾精密理解。其实,在教学实际中,善教者对一篇课文大多取其一端或几端,作为“精读”的示例,启发效果往往极好。倘一说精读,就照搬“教参”,面面俱到地把一篇课文翻过来、掉过去地讲解,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本教材把精读能力的培养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通过读,体会精读的一般方法。第1篇课文以“导读”、“点评”和“思考练习”,多方提示精读方法,示范性较强;第2到第4篇,示范性递减,留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递增。第二层是像“单元作业”中的“语言推敲”那样,突出对关键语句的概念意义和表达作用的准确理解,巩固对精读基本方法的掌握。不管是哪个层次上的哪些要求,都要尊重学生的“自得”,切忌教学中的“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对于精读课文,老师可以适情讲得多一点。只要老师的感悟,对学生有启发,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与将课文“捋”一遍的“串讲”有根本的区别。

    这套教材在“精读课文”中,把文言、白话混编,不把文言文视为与白话文完全不同的“另类”。文言,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应经常接触的东西。本教材在文言教学问题上有这样几个意思:

    ①对“精读课文”中的文言文,不妨当文学作品对待,可用来增进文化素养,也可用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②对文言课文,要认真诵读,了解大意,取其“一端或几端”思考品评一番,就很好。不要把它们当作学古汉语专门知识的例文。

    ③学生应了解一批具有基础知识性质的文言常用词,应获得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要经常积累,不可一暴十寒。

    ④“教师用书”中每个单元都有备选的“文言小段”练习,如果可能,每周课外读一段,足可分担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能力的任务。

    泛读导引板块,由一篇导引文章和若干“探究提示”题目组成。如果把这篇

    文章也视为课文,那就是自读课文。这篇文章,对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从不同方面或加解说,或“说开去”。不同单元的泛读导引,选取的角度不同,有的侧重写作,有的侧重鉴赏,总的来说,旨在帮助学生打开视野,从较宽的背景上增进文学、文化素养。泛读导引文和探究提示题,希望能成为帮助学生自行阅读、自行探究的桥梁。

    本教材强调精读、泛读并重。要做到多读多写,就不能只强调精读。不同维度上的阅读,都应受到重视。“泛读”,指观其大略的读。陶潜的“不求甚解”和“每有会意”,大致可说明生活中泛读与精读的关系。没有不求甚解的泛读,也就没有确有“会意”的发现。泛读,在内容、知识的发散程度上不妨宽一些。只要不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因材施教,那么泛读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肯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单元作业包含“习作”、“语言推敲”、“文言积累”三个栏目。

    “单元作业”中的“习作”栏目,是本教材写作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本教材的写作系列,下面专门来谈,“习作”栏目也到下面一并谈,此处暂略。

    每单元的“语言推敲”栏目,包含6个语言推敲的题目。“题点”全都是对词或短语“在上下文中的意义或作用”的准确理解问题。有的侧重在词语概念意义的理解,有的侧重在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这是阅读理解的基本功,对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这些题目,全都取材于本单元的精读课文。精读课文中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这6题不过是举“一隅”,“三隅反”的问题不在教材中解决。

    每个单元的“文言积累”栏目都设置了一点以掌握文言常用词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常用词尽量取材于本单元课文,但如本单元没有文言作品,就取材于前此学过的文言作品,或与本单元非文言作品相关的素材。练习数量少,但每个单元不断线。到高二“推荐选修”部分,进一步引入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一般性方法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lily    责任编辑:lil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英语辅导报语文学习报数学辅导报素质教育报考试与评价英语“四位一体”教学网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网